92国产精品视频_亚洲a级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电影观看_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在线_精品伊人久久97_亚洲人成在线观_尤物九九久久国产精品的特点_成人激情在线播放_成人黄色大片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成人精品久久久_久久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国产一区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18_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_日韩美女中文字幕_日韩视频免费在线

首頁

設計的定義

鶴鶴

設計的定義與定義整理

人類一切創造性活動造物活動都可以稱為設計,這是從廣義角度去理解設計的定義。從狹義角度理解設計的定義,設計就是構想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以人為本,通過系統化的方法滿足消費者的市場需求,進而產生功能價值審美價值。


除了廣義與狹義的設計定義,處在不同時期不同的人站在的角度和立場均不同,產生的觀點是各抒己見,各不相同。在國內考研只用采用其中一種定義就可以了,但知識是要去學習和理解的,這里我研讀了近100本書籍,把所有關于設計的定義都整理出來供大家學習與參考。

 


設計的定義1-5

-

 

 

 

設計的定義


彼得·勞倫斯(美國設計學會創始人):設計是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手段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并能有效的滿足人類的需求


王受之教授:設計是把計劃、規劃、設想、解決問題的方式,通過視覺化的形式傳達出來的過程


《大不列顛百科詞典》(1786年 / 工業革命前):設計指的是立體、色彩、結構、輪廓、線條、形狀、比例、動態和審美方面的協調

 

《大不列顛百科詞典》(1976年 / 工業革命后):設計常指擬定計劃的過程,又特指記在心中或者制作成草圖的具體計劃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1985年 / 中美編譯):Design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指“心理上的計劃”,即計劃的思考與擬定計劃的過程;第二個層面指“藝術計劃”,即把計劃中的想法制成草圖的具體計劃。

 

《韋伯斯特大辭典》(名詞方面):針對某一目的在腦中形成的規劃;根據對象預先所作出的模型;文學、戲劇作品的輪廓;音樂作品的框架;視覺藝術作品的線條、細節、外觀等方面的相互關系

 

《韋伯斯特大辭典》(動詞方面):頭腦中的想象與計劃;策劃;創造功能;為了達到目的而進行的創造、規劃和計算;用商標、符號表達;對物象的描繪;零部件的形狀與配置

 

《牛津英文詞典》(1588年):設計是由人所設想一種計劃,或是為了實現某物而做的綱要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


《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1999年):設計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實用性的藝術科學,其內涵是按照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規律,創造人類生活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一門科學

 

柳冠中教授《工業設計學概論》:設計應該被認為是一種方法論,應提高‘一切人為事物’的角度來認識

 

李硯祖教授:設計是人類改變原有事物,使其變化、增益、更新、發展的創造性活動,設計是構想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涉及人類一切有目的的價值創造活動

 

尹定邦教授:設計其實就是人類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創造人類文明的一種廣泛的活動,設計是一種文明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

  


我國《高級漢語大詞典》:按照任務的目的和要求,預先設定好工作方案和計劃,繪制出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圖案

 

我國綜合字典《辭?!?/strong>:設計指“按照任務的目的和要求,預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計劃,繪出圖樣,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專門設計的圖案”

 

赫伯特·西蒙《人工科學》書中的一段話:凡是以現存情形改變成向往情形,為目標而構思行動方案的人都是在搞設計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  



阿切爾:設計是圍繞目標的問題求解的活動

 

路甬祥:設計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最合理的滿足社會的需求


佩齊:設計是從客觀現實向未來可能富有想象力的跨越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

 


保克:設計是獲得足夠把握前,對未來產品盡可能多地模仿

 

喬尼斯:設計是表達一種精粹信念的活動

 

里斯維克:設計是從無到有的創造,創造新的、有用的事物

 

 


考研知識


國內的知識大多數采用國內教育工作者對設計的定義,例如我們在網上查關于設計的定義,一般都會出現相同的搜索結果,也就是《現代漢語詞典》對設計的定義,即“在正式做某件工作之前,根據一定目的的要求,預先制定方法、圖樣等。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

 

另外考研的知識點還有設計的核心內容知識,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計劃,構思的形成

第二階段 將計劃、構思、設想、解決問題的方式利用視覺化的傳達方式表現出來,如圖紙、制作效果圖、模型等

第三階段 將設計的方案實施完成    

 

 

 

附加知識


以上指的設計的定義是不包含工程設計的,工程設計主要解決人造物(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建筑等等)中的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包括產品的內部功能、結構、傳動原理、組裝條件等。


工程設計主要是研究和實施建筑、城市、景觀設計與工業產品(建筑屬于工業)、造型設計、功能性設計、結構設計、可靠性設計、生產工藝設計、生產系統集成設計等的工程技術領域,工程設計更注重產品的實施與落地。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

工業設計就是對工業產品的使用方式、人機關系、外觀造型等做設計和定義的過程。他將產品的功能通過有型的方式創造性的體現,使得工業產品和人的適當的、的,甚至有情感的交流得以實現。是一種產品與人溝通的語言,是工業產品和人之間的重要紐帶,是用戶體驗的決定性組成部分。


文章中提到的設計是解決物與物關系的同時,更側重于解決物與人的關系問題,考慮產品對人的生理、心理的作用。因此設計是包含藝術審美同時又有科學技術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相結合的藝術。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羅耀_系列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全局性設計思維|讓設計創造更大價值

高勁

   導讀

 

你的設計是否能被理解?為什么設計的價值總是不被人認可?

 

設計不僅僅只是帶來美感,好的設計能夠為產品、公司甚至整個社會創造巨大的價值。而在創造好的設計這個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便是設計思維。

 

何為全局性設計思維?它能夠為設計師帶來哪些價值?本文將從設計的本質出發,結合設計的發展趨勢,帶你了解全局性設計思維的真正力量。

 

 

  目錄

 

寫在前面

一個習慣性的序

一、我們為什么需要設計思維?

二、下一個時代在哪里?

三、互聯網“下半場”,從大勢中看變化

四、設計思維的轉變,差異與融合

五、探尋全新的思維方式

六、全局性設計思維概述

七、如何運用全局性設計思維?

八、以全局性設計思維,構建設計體系

九、文章預告

 

 

  寫在前面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來自我在19年底的一個沙龍分享。整個分享以設計思維的角度入手,講述了全局性設計思維的來源和重要性,以及我是如何在不同產品線上去運用這種設計思維的。

 

何為全局性設計思維?為什么要講這種思維方式?

 

這是我一直在探索并實踐的一種設計思維。從最開始的理論雛形,到各種項目的實踐,不斷進行修正和完善,最終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思維方式。通過這種思維方式,我逐步幫助產品解決了許多長期性的問題,并最終構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設計體系。最終,隨著品牌矩陣與產品體系的落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網易智慧企業設計體系。

 

網易智慧企業設計體系

 

因為篇幅原因,本篇文章將重點從理論層面闡釋全局性設計思維的導論、價值及使用方式。而具體的實戰案例,我之后將會以另外幾篇單獨文章的形式進行展現,并詳細講解在設計過程中的一些細節與過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深入地去理解如何根據不同的場景正確地去使用這種思維方式。

 

未來可能會包含以下幾篇文章:

 

全局性設計思維 | 如何打造強大的品牌體系

FishDesign組件庫 | 從零到一構建企業級UI組件庫

全局性設計思維 | 如何構建事業部級大型設計體系

 

 

當然,目前的設計體系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希望本文能夠給為你帶來小小的啟發,讓設計思維幫助你更好地發揮設計的價值。如果你對某一方面特別感興趣,可以直接跳到這一章進行閱讀,無需浪費過多時間。如果你有任何疑問,也歡迎隨時與我交流。

 

 

 

?

一個習慣性的序

-

 

“喵嗚~”   我又出現了,那個愛寫序的裝逼作者。

 

這次把序放在了第二段,這樣子看上去就不那么不務正業了哈哈。當然,寫序更多的是為了記錄生活,希望每一篇文章不僅僅只是傳遞知識,更是一篇有溫度的文章。

 

經歷了風風雨雨的2019,又度過了魔幻版的春節,我終于又開始正式地寫文章了。但這次不同,我擁有了兩只可愛的小伙伴——汽水和芬達。汽水8月18出生,芬達8月20出生,現在都已經是肥肥壯壯的兩大只了。。

 

 

汽水總是在我碼字的時候,睡在我的鍵盤上,或者以各種姿勢吸引我的注意力。。  為啥拖了這么久才寫寫完文章,除了懶以外,汽水大概也要背點鍋,哈哈。

 

整個2019年中,經歷了很多事情,人生觀也隨之發生了些許變化。

 

從并肩作戰的同事的不斷離去,到逐漸需要考慮團隊的發展。從單打獨斗闖天下,到思考如何讓整個團隊更加優秀、如何建立完善的設計體系等等。

 

角色、心態、責任,以及如何坦然地面對自己。

 

活在當下,用心生活。這是我一直當作座右銘的語錄,也是我希望給自己的承諾??偸窃噲D去嘗試這種狀態,但卻異常艱難。像我這樣的人,看上去總是“積極向上”,總是“規劃未來”,總是希望事事完美,強迫著每個細節的完善。但不知不覺中,人生好像開始進入了“自動駕駛”的模式,活在了過去的思索中,活在了未來的規劃中,唯獨對于當下異常麻木。

 

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開始嘗試做出改變。

 

偶然間,通過一些書籍,我開始嘗試正念禪修。感受每個呼吸中空氣的流動、感受身體每個部分、感受當下空間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雖然只是很淺顯的境界,但正念依然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開始重新地審視自己的人生,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

 

網易蝸牛圖書館:與快樂的小伙伴們

 

這種感覺,就像再次地呼吸了新鮮空氣一樣。

 

我們其實只存在于當下的時空中,過去和未來,并非真實存在的事物。回想一下,我們有多久沒有像小時候一樣,完完全全、毫無雜念地享受在當下的時光中了?

 

用心活在當下,平靜地接納一切發生的事物,這種感覺真是太美好了~

 

 

 

?

一、我們為什么需要設計思維?

-

 

對于設計師來說,什么能力更為重要?是設計這門“技術”本身,還是思考如何去設計的“思維”能力?

 

對于不同的設計師來說,一定會有不同的答案。

 

這兩種能力本身并不矛盾,他們相互影響,互相促進——就像“術”與“道”之間的關系。設計能力決定了設計作品的輸出質量,而設計思維則決定了你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在現實的大環境下,“術”的重視程度遠高于“道”,造成了很多設計師與日常業務的“分離感”。以至于,多數的設計師,無法將自己的設計能力有效地用于日常業務中;抱怨他人不理解設計,也因此錯失了許多機會。

 

重視設計美感,其實并沒有問題。視覺是最直接的表現方式,我們從最初開始喜歡這個行業,并最終成為設計師,大概都是因為如此。包括我個人,也是美感的追求者,常常為了幾像素的細節,調整無數稿。也常常沉浸于自己的作品無法自拔emmm…

 

但是,美感之后,設計還需要什么?

 

路易斯·沙利文曾講過:“形式追隨功能”。而功能存在的意義,則在于解決問題。視覺的形式、美感,很多時候只是包裹在外側的表層,而解決問題才是設計真正的核心。視覺的表現,一定要遵循解決問題的方式,向用戶傳遞恰當的信息,最終引導用戶以此來解決問題。

 

 

因此,我更希望更多的設計師,在追求美感的同時,能夠重拾設計思維本身,尋找設計最根本的價值。

 

我們其實可以站得更遠一些。學會去理解事物,學會用設計去解決問題。再以此為基礎,通過你的設計能力去塑造它、點亮它,讓它成為一個真正美好而又有價值的設計。

 

而設計的價值,將會成為你的價值。

 

 

 

?

二、下一個時代在哪里?

-

 

互聯網時代中的數字產品設計,需要什么樣的設計思維?或者說,當下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設計思維?

 

這個問題的答案,好像一直在變。

 

互聯網本身便是一個新的形態,1989年“萬維網”發明,1996年中國引入互聯網,到今年已經有大約24個年頭。我們經歷了不同的互聯網時期,而“設計”的概念也一直在變化中。

 

 

Internet 1.0 PC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將大量的信息虛擬化,并通過網絡進行信息傳遞。而我們的“設計師”們大多被稱為“美工”,我們的“設計思維”,便是將信息變得更好看。

 

Internet 2.0 移動互聯網時代,或者稱為消費互聯網時代。自從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之后,疊加4G、wifi等技術,手機成為日益重要的終端,世界逐漸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伴隨著iPhone與其應用的出現,喬布斯讓所有人理解了“用戶體驗”的重要性。我們不再是“美工”,我們變成了“UI設計師”、“交互設計師”。而這個時代,我們的設計思維變成了“用戶體驗思維”。

 

那么,下一個時代在哪里?我們的設計思維又將如何轉變,才能適應下一個時代?

 

 

 

?

三、互聯網下半場,從大勢中看變化

-

 

1.紅利消失、增長觸頂,互聯網下半場到來

 

最近幾年,我們已經能夠明顯地感知到——互聯網的“寒冬”真的來了。隨之而來的,便是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似乎也正在發生變化。于是大約從2017年開始,互聯網圈內逐漸出現一個新的名詞——互聯網“下半場”。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將會由消費互聯網時代進入下一個時代,即互聯網下半場。

 

我并不完全認同互聯網”下半場“的稱呼?;ヂ摼W本身是一個年輕的行業,中國互聯網“下半場”,其實更像是互聯網發展方向轉變的標志。

 

因此,我們認為的下一個時代的方向,也許將會是Internet 3.0——即產業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會什么必須要進入下一個時代?

 

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一方面在成本端,隨著人口紅利消褪,勞動力價格上升,企業的成本將逐漸升高,倒逼管理者使用系統和工具來提率;另一方面,在收入端,野蠻增長的時代結束,增量經濟轉向存量經濟,紅利經濟轉向效率經濟。

 

 

在“成本”與“效率”的雙重壓力下,再加上整個市場經濟的下行周期,整體經濟出現下滑,而一些依靠融資的互聯網公司將難以為繼。因此企業不得不尋找方式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這正是企業級軟件(ToB產品)最擅長的地方。

 

 

因此,在互聯網寒冬之下,ToB市場便理所應當地開始被重視。

 

讓我們縱觀整個中國市場的發展,互聯網的興趣雖然促進了消費領域的蓬勃發展,但產業領域的發展則因此受到了巨大制約。中國率先從消費端、從第三產業開始數字化,然而在第一、二產業的數字化進程似乎并不是很快。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紅利促使了消費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而這種紅利讓人們忽視了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性。

 

在寒冬之下,我們終于發現,消費互聯網蓬勃的基石,正是底層堅實的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則整個市場經濟將無法更進一步的發展。

 

因此,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需要,也將是大勢所趨。

 

 

2.ToB市場將迎來機遇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依托B端領域的發展,并逐步融入并帶動整個產業進入互聯網時代。那么,B端產品在中國目前處于一個什么階段呢?

 

對于整個中國的ToB行業發展現狀,大多數的人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盤點中美上市的科技公司會發現,美國toC領域與toB領域市值之比是6:4,但在中國這個數字是20:1。

 

雖然互聯網的整體環境不同,但中國ToB行業的發展,顯然是落后太多了。于是乎,2018年開始,BAT大舉布局,PE、VC加速進場——中國B端產品已經逐漸進入必須發展的時候了。

 

中國市場已經坐擁全球最發達的發達的消費互聯網體系,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則卻嚴重滯后。

 

 

同時,對比B端中云計算領域的IaaS、PaaS、SaaS三層架構,全球市場中SaaS占據了52.5%的份額,在中國卻是IaaS分走了最大的蛋糕,占比達61.2%。中國市場VC的投資總額已經與美國相當,在SaaS領域美國企業獲得了全球70.1%的融資,而中國只有11.7%。

 

 

因此,在互聯網下半場,相對于ToC行業的觸頂,ToB行業將會迎來歷史級的發展機遇,隨之而來的將會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逐漸到來。而在整個B端產品的類目中,SaaS產品作為企業級軟件中最集成的產品,也將隨著這股浪潮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什么是SaaS產品?很多同學并沒有接觸過B端行業,平時用到的也都是C端產品,所以對B端產品的了解比較少。在B端行業最熱門的云計算領域中,目前普遍會分為三層架構。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架構即服務)。

 

附:云計算領域,三種不同的架構與對應的服務。

 

 

PaaS基于IaaS實現,SaaS的服務層次又在PaaS之上,三者分別面對不同的需求。越往上層,產品的集成度越高,提供的服務也就越豐富,而用戶所需要的自行解決的東西就越少。而最頂層的SaaS產品,便是用戶可以直接購買并使用的云端產品。

 

我們為什么要了解這些趨勢?

 

因為一個新的時代,對應一場變革,也將成為一次新的機會。不管是SaaS產品還是其他B端產品,都將在新的時代中逐漸得到重視。而C端產品的發展策略,也將迎來新的變化。對于許多設計師來說,這將會是一個新的機遇。

 

順勢而為,方能乘勢而上。

 

 

 

?

四、設計思維的轉變,差異與融合

-

 

那么,在逐漸到來的產業互聯網時代,設計師需要注意哪些東西?設計思維又將進行如何轉變?

 

產業互聯網時代,意味著B端產品將得到重視,并與C端產品逐漸趨于平衡。因此,了解設計思維的變化,我們首先要從B端與C端產品之間,在產品設計與產品策略之間的差異性說起。

 

 

1.服務對象的差異性

 

從服務對象來看,C端產品的服務對象是人,產品的目標是針對人們生活方式進行的變革、升級。而B端產品的服務對象則大多是企業,目標是幫助企業進行商業效率提升,從而產生價值。

 

 

 

服務對象的差異性,決定了產品在發展策略也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2.產品“打法”上的差異性

 

從宏觀的打法上看,消費互聯網時代會更求“快”,而產品互聯網時代則會更偏“穩”。

 

C端產品的服務對象是人,而人的需求在個體差異性上相對變化較小,這就決定了C端產品通常都擁有廣闊的用戶市場。

 

因此,消費互聯網時代就像是資本在遼闊平原的角逐,長驅直入。講究快速占領市場,不斷地試錯、不斷地調整。從團購到直播,從打車到短視頻領域的興起,再到最后的單車大戰落幕。消費互聯網時代的每一次風口,都伴隨著各種“游擊戰”式的競爭。入場速度、快速調整能力、資本深度,都直接影響了最后的結果,而最終的結果也往往是勝者為王,敗者將快速地被市場淘汰。

 

B端產品的服務對象是企業,而企業間的需求差異性則非常巨大,這就決定了B端產品通常需要較強的縱深能力。相對應的,其用戶群里在總量上就比較小、但也相對穩固。

 

因此,產業互聯網就像在崎嶇叢林的蹣跚前行,漸次演進,如同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一方面,產業互聯網的鏈條非常長,需要長期的深耕、積累才能逐漸站穩腳跟。而這也導致了產品的壁壘足夠深厚,同類產品在短期內無法快速跟進。另一方面,企業間的差距需求的差異性非常大,因此產業互聯網存在非常多的細分市場,不同的產品各自在不同的賽道中深耕。而其最終的結果往往是百花齊放,各自盛開。

 

 

 

3.整體行業的協同發展

 

雖然整個市場都不斷地強調——ToC增長觸頂,ToB是一篇藍海。但這并非是“取而代之”,而是逐漸走向整體的“協調發展”。中國ToB的發展的一個重要根基,其實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成熟的消費互聯網體系”這一巨大的優勢。

 

因此,ToC在很長的時間內,仍然會是互聯網的主力,而ToC市場的轉型,也將有賴于ToB產品所提供的服務。

 

而隨著中國將“互聯網+”政策上升為國家戰略,更是明確了以互聯網帶動傳統產業的發展方向。因此,互聯網的下半場,即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最終形態,將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式發展“。

 

 

ToB產品將會成為帶動互聯網下一輪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一方面幫助ToC領域完成轉型,進入更健康、更穩健的發展階段;另一方向,ToB領域賦能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相融合,并最終完成產業升級。

 

 

4.產品形態的融合與趨同

 

整體產業的融合趨同,意味產品的特性也將互相融合。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是:C端產品逐漸變得不那么C端了,而B端產品也越來越變得得不像B端了。

 

 

比如C端產品的主流賽道中,隨著頭部產品的賽道日漸趨于穩定,其產品體量也因為業務擴展而不斷增加。同時,因為產品體系的逐漸形成,為了服務更多的C端用戶,會有越來越多的B類用戶進入平臺,而為了滿足B類商家的需要,產品的B端屬性變得越來越強了。

 

而隨著B端產品的不斷受到重視,原先不被重視的產品UI、用戶體驗也逐漸在B端產品中得到加強。B端用戶雖然服務于B端,但使用者終究是人。而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原來的“重功能、輕體驗”思路逐漸式微。我們逐漸發現,許多B端產品長的越來越像C端產品了,甚至在UI和體驗層面做的與C端產品不相上下。

 

因此,隨著產品屬性的融合趨同,意味設計思維勢必會與消費者互聯網時代存在差異。而我們的設計思維將不僅僅局限在誕生于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體驗思維”。我們需要更新的、更廣闊的設計思維,以滿足下一個時代的產品發展需要。

 

那么,新的思維是什么?它將從何而來?

 


?

五、探尋全新的思維方式

-

 

從整個市場的協同發展,到產品形態的融合趨同。那么,我們的設計思維需要如何進行相應的變化?是同樣進行“融合趨同”,還是另辟蹊徑,尋求新的視角?

 

 

1.關鍵詞提取

 

首先,不管設計思維如何變化,它一定需要同時滿足兩種產品設計思維的特性。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在產品設計特性的維度,提取各自的關鍵詞進行分析:

 

 

產品體驗:誕生于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體驗思維,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依然是產品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是C端還是B端產品,用戶體驗必然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只有足夠好用、好看,產品才能獲得更多用戶,最終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靈活性: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在激烈的競爭中,C端產品的靈活性的打法對于產品的突圍至關重要。而未來的B端產品競爭將會加劇,這就需要B端產品也逐漸需要較強的靈活性。

 

成長性:產品的發展必將伴隨著不斷的變化,特別是具有一定體量之后,產品設計的成長性將至關重要。因此,產品的設計是否能夠預見未來發展,滿足不斷變化的產品形態,伴隨著產品不斷地成長,也將成為產品是否能夠持續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產品效率:因為產品服務對象的關系,B端產品一直是產品效率的代名詞。而在人口紅利消失與經濟下行的壓力下,產品效率將成為所有企業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產品的效率不僅影響著企業的成本,也是產品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這四個關鍵詞,將會是我們在未來所需要關注的四個重點關鍵詞。越是往左,則“C”屬性越強,因為它更多地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更關注用戶體驗。而越是往右,則“B”屬性越強,因為它更多地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

 

 

2.跳出單一層面,尋求新視角

 

在四個關鍵詞中,我們會發現,特性越是靠右,其所需要的整體性就越強。要滿足靈活性,就需要用戶體驗與產品策略相關聯。要滿足成長性,則要進一步結合底層的開發能力。而產品效率的提升,則需要產品的設計與不同層面都有著緊密的耦合。

 

在互聯網設計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從單點只關注視覺表層的“美工時代”,逐漸發展為關注線性的“用戶體驗思維”。在對于產品用戶體驗層面,確實有著長足的發展。

 

但是,單一層面的用戶體驗思維,在逐漸成熟的互聯網時代中,逐漸顯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我們的價值局限于單一的體驗層面,我們似乎無法對產品形成更大的影響力,也難以為產品帶來體驗之外的更多價值。

 

 

因此,設計思維想要滿足新時代的需求,就需要同時滿足前文提到的四個關鍵詞。這就要求我們需要跳出單一層面,以全局的維度去思考產品的設計。

 

因此,全局性將成為未來的關鍵,我暫且將這種思維方式稱為——全局性設計思維。

 

 

 

?

六、全局性設計思維概述

-

 

全局性設計思維,即在設計過程中,始終能以更高的維度去審視全局,思考當下的設計。

 

何以全局,如何跳出單一層面?這種思維方式的前提,是你要首先了解整個產品(亦或是物體、組織等)的運行方式,清楚的知道整個產品需要達到的目標,從而準確、合理地對針對目前的局部做出設計,并最終構成整個完整的形態。

 

 

而“全局”的前提,是你擁有更高的眼界。你的眼界越高,你對產品、市場、甚至整個社會的洞察就越全面,你就能夠解決越大的問題,你能夠實現的價值就越高。眼界是基礎,解決更大的問題是目標,而全局性設計思維則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方式與過程。

 

 

全局性設計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跳出產品的單一層面,去思考從產品層、到體驗層、再到開發層這一完成的整體。讓設計滿足體驗層的同時,滿足產品層面的目標,同時讓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高度耦合,將整個產品串聯成一個完成的整體。

 

 

好了,講了這么多,我們具體應該如何去運用全局性設計思維呢?

 

 

 

?

七、全局性設計思維的運用方式

-

 

全局性設計思維,的應用方式非常廣泛。它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方程式,而是一個更高層面的指導性設計思維,能夠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幫助你解決問題。

 

 

1.全局觀——在生活思考更多可能

 

在嘗試這種思維之初,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的實踐,去鍛煉這種思維能力。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其實我們有大量的事物可以練習和運用這種思維方式。比如你在裝修一個大房子,需要去選擇房子里的家具。當你在購買家具時,常規的思維方式是:這個家具在某個房間時應該是怎樣搭配的,所以我要購買什么樣形狀、顏色的家具,來滿足這個房間的需要。

 

但是,用這么思維方式來購買家具,將為對家具的靈活性與長期價值造成一定影響。從居住環境的長遠來看,也許這個家具有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需要放到另一個房間,而它的形狀、尺寸、配色卻無法滿足其他房間的需要。最終,我們只能重新購買,或者接受一個風格、尺寸上并不搭調的房間出現。

 

 

因此,當我們在購買家具時,我們是否可以利用全局性設計思維,從整體空間的角度出發(而非單個房間),去思考如何讓家具滿足更多空間需求。長此以往,我們不僅可以打造一個風格統一的大空間,同時也能增加每個家具的利用率,在無形中也增加了這個家具本身的價值。

 

之所以舉家具這個例子,是因為這個原理與產品設計的原理非常類似。你可以將這個房子看成是整個產品,而家具則是不同的組件。通過不同的家具(組件),構成了我們的不同功能模塊(房間/功能區),而所有的功能模塊則構成了整個產品(房子)。

 

房子(產品體量)越大,房間/功能區(功能模塊)就越多,家具(組件)的多樣性、復雜性就越高,我們就越是需要從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裝修的統一性(風格體系化)和家具的通用性(樣式組件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打造一個風格統一、體驗一致,同時又具備足夠自由調整空間的“大房子”。

 

 

2.全鏈路——從全流程中重新思考設計

 

當你仔細地去理解許多非常著名的設計作品時。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優秀的、巧妙的設計,往往在設計中都體現了全局性的設計思維。它不僅僅解決著當前的問題,同時也能夠解決更大的問題,發揮巨大的價值。

 

比如著名的坂茂衛生紙的設計,看似普通,只是將衛生紙的軸心從圓形改成了方形,但它卻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公認的好的設計。為什么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設計為什么好。

 

首先,傳統的圓形紙卷拉出來的紙會比你實際需要的更多。而方形紙卷則由于阻力的作用,讓你用得更少,從而起到了解決資源的作用。其次,在運輸過程中,圓形的紙卷之間會產生很大的空隙,而方形紙卷則能夠緊緊靠在一起,提升空間利用率,從而起到降低運輸成本的作用。

 

這簡單的設計,居然發揮了如此大的作用。

 

那么,為什么我們在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呢?因為我們從最開始,就沒有從“紙”的整個全流程來去思考問題。

 

讓我們“站的更遠一些”,紙這個商品,并非只是我們見到的在商店售賣的那一刻。它從工廠中制造完成,通過運輸送到每個超市中,當我們購買以后,它又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出現在衛生間,陪伴你使用的每一刻。我們可以將整個流程分為3個場景,而每個不同的場景,又將會對紙本身有著不同的影響。

 

 

  • 運輸場景——衛生紙的運輸成本——衛生紙的價格

  • 售賣場景——衛生紙的造型、包裝——影響用戶購買

  • 使用場景——衛生紙的使用過程——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

 

當我們能夠考慮到衛生紙的運輸過程時,我們就可以通過設計去降低運輸成本;而當我們可以考慮到用戶的使用場景時,我們就可以通過設計,去提升阻力,降低使用量,間接地去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而當我們通過全局性設計思維,可以同時解決這三個問題時,我們的設計就是好的設計,就擁有了更高的價值。

 

發現了嗎,為什么你沒有想到相同的設計方案?設計能力并不是關鍵,設計思維才是指引你做出好的設計的前提。當你能按上述的方式,去思考整個流程、不同的場景,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能夠設計出坂茂的設計方案,甚至比這個方案更好的解決方式。

 

 

 

?

八、以全局性設計思維,構建設計體系

-

 

通過前面的兩個案例,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全局觀、全鏈路兩種應用方式。

 

那么,我們最最最關心的問題——如何在業務中去使用這種思維呢?

 

在產品設計中,全局性設計思維也有著非常多樣化的使用方式和場景,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也會講到很多應用方式。但是,在所有的方式中,我認為最為有效的,便是以全局性設計思維,幫助產品去構建一個完整的設計體系。

 

 

1.設計體系概述

 

什么是設計體系?談及設計體系,大多數設計師會認為,設計體系就是設計規范?!安痪褪钦覀€名次包裝一下規范嘛?”

 

我們為什么需要設計體系?它與設計規范有何不同呢?

 

設計規范是設計師最為熟悉的一種規范文檔。在產品設計時,優秀的設計師通常都會建立設計規范。然而在實際的項目中,設計規范往往無法難以有效實施。比如在開發眼中,規范并不符合開發規則,過于碎片化。而產品經理通常又不會去了解設計規范,因此在構建產品框架時也常常隨意發揮。

 

很多項目做到最后,設計規范僅存在于紙面的意義,并隨著項目的發展逐漸混亂。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不同職能間的思考方式存在差別,設計規范對于其他職能來說經常難以理解與運用,無法與其他職能形成有效聯動。

 

設計規范僅僅是基于視覺層面的規范,它是一個“平面”。而設計體系則是貫穿于產品的每個層面的、與產品深度結合的完整體系,它是“立體”的“有機生命體”。

 

 

設計體系的核心在于“體”,它是貫穿于整個產品的完整體系。設計體系由設計師創造,并深度融合于產品每個部分。它能夠讓產品更緊密、更統一、更有序,伴隨著產品的生長,與產品共同進化,并最終推動產品的發展。

 

創造并推動這一體系,則要求設計師需要更全面的能力。只有充分地去理解并參與產品的每個部分的設計,才能讓設計真正延伸至產品的每個部分。

 

而創造這一切的前提,便是全局性設計思維。

 

 

2.設計體系的構建法則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設計體系也是如此。設計體系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與產品體量相關),需要在前期投入更多的精力。但若是你的方法得當,就會在項目中越來越輕松,并以此形成良性循環,而你也會越來越有成就感。

 

如何正確地去構建設計體系呢?我在這里總結了幾個要點:

 

 

1)樹立觀念

 

首先,樹立長期的體系化意識是必要前提。在任何項目中都要時刻保持體系化思維,著眼于整個項目,去尋找體系化的推動時機。當你在潛意識中擁有這種思維之后,你會自然而然的將其植入到設計中。

 

 

 

2)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體系化并非憑空建立,而是建立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之上。設計體系的本質,就是由無數個標準化的解決方案,最終構成的一個完整的體系。因此,我們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全局性思維去思考問題的本質,最終建立適用于全局設計體系。

 

 

 

3)以小為始,重視質量

 

腳踏實地,從小處入手,去發現產品中最基礎的一些問題。表面上看這些問題,對項目影響不大,但他們數量龐大,加在一起便會嚴重影響整個產品的效率。因此,我們要首先建立高品質的基礎體系,再以此為基礎構建更大的體系。

 

不要一開始就設法建立一個巨大的體系,那樣只會是一盤散沙,因為它的結構是無序、混亂、不健康的。而這也是大多設計規范缺乏有效性和可實施性的根源。

 

梅拉妮·米歇爾的《復雜》一書中講到,任何復雜系統,都是由無數個體通過簡單的算法所構成的。在算法領域也是同樣的原理,一個優秀而強大的代碼,必然是由無數個小型模塊,通過簡單的算法耦合形成巨大的代碼矩陣?;A算法越強大、代碼結構越“健康”,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就越強,其能力就越強大。

 

 

 

4)從規范入手,由面到體

 

從本質上來說,設計體系是由“多個個層面的規范”組合而成的。因此,由設計師推動的體系化建設,往往最初都是從設計規范這一“單層規范”開始。但是,設計體系的建設需要將單層的規范,通過不同的方式,轉化為不同層面的規范,最終由面到體,形成體系化。

 

 

 

5)換位思考,尋求跨職能合作

 

設計體系的建立與維護,通常需要多職能的通力協作。因此,我們需要經常換位思考,在完成設計的工作,幫助其他職能完成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的信任,并以此為基礎推動更多體系化的建設。

 

比如我在設計一個功能模塊的頁面時,首先會與不同模塊產品經理進行交流,了解不同的業務需求,并從產品層面就開始尋求統一性與通用性。這樣的話,當其他模塊需要同一個功能時,前端便可以直接復用,同時后端的數據也可以進行互通。而在開發端,我也會詳細了解不同端的開發實現原理,務求設計規范與開發規則在理解上的一致性。這一既方便了開發理解規范,同時也從根本上提升了開還原的準確性。

 

長此以往,整個團隊就能夠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信關系。有了這種默契,設計體系的推動就容易多了。

 

 

 

6)保持優化,不斷成長

 

設計體系的另一個重要價值在于,它是可以伴隨產品不斷成長的。所有產品都是在發展中不斷變化的,過分僵硬的規則,將會對產品發展起到反作用。

 

在業務發展中,產品一定會不斷地加入新的功能模塊,并對原有頁面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設計體系需要時刻與產品策略保持一致,及時與上下游職能溝通,不斷地針對產品發展進行優化,以保證設計體系能夠符合產品的發展需要。

 

 

 

7)使用正確的推動方式

 

體系化最終能否成功實施,推動的方式至關重要。

 

在日常的項目中,大多數的業務方對設計體系了解甚少,也難以體會其中的價值。因此,他們通常會認為這些東西毫無必要,多數情況也不太愿意配合體系的推進。如果強行推進,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阻力,招致反感。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去推進設計體系建設呢?

 

1.為他人帶來價值:首先,尋找雙方共同的利益點是首要任務。也許是可以讓其他職能的工作更,也許能夠促使其達成KPI,再不直接,那也一定能夠為整個產品帶來價值(不然你也沒必要推了。。)??傊O計體系一定要能夠為他人帶來價值,這樣才能順利推進。否則人家憑什么要協助你推進,因為你美麗可愛嗎?你也可能比較可愛,但總歸是不能一直這么來吧。。。

 

2.在解決問題后提出方案:不要一開始就啪一下拋出一個“宏大的理想”,大部分人會覺得你不切實際。你只需要通過這個體系,幫助業務方先解決一個問題,然后再提出你解決方式的來源——一個嚴謹的、可驗證的、長遠價值的體系化解決方案。

 

3.尋找合適的推動時間:最后,對于設計體系來說,尋找到正確、恰當的推進時機至關重要。比如當你在平時突然想要提出,對現有品牌進行升級時,大多數業務方都會認為你是沒事找事。而如果情況是在新的一年中,產品進行了概念的升級,這時候你將概念以及未來的品牌規劃融入在你的方案中,再去推進品牌升級,就會容易很多了。

 

 

 

 

?

九、文章預告

-

 

本文旨在引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學習這種思維方式,想要用好全局性設計思維,光靠講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能將這種思維帶入到產品中,為業務帶來更大的價值。

 

因此,在后續的幾篇文章中,我將通過不同類型案例,為大家深入講解全局性的具體實踐案例。

 

 

全局性設計思維 | 如何打造強大的品牌體系

 

為什么要建立品牌體系?品牌體系有哪些價值?設計師應該如何推動品牌體系的建立?

 

本文將帶你了解網易智慧企業品牌體系的建設與推動全過程,聊一聊品牌體系建設的那些事兒~

 

 

 

FishDesign組件庫 | 從零到一構建企業級UI組件庫

 

我們為什么要建立組件庫?在產品的什么階段需要組件庫?如何抽象業務組件?組件庫設計過程中有哪些重要的細節需要注意?

 

本文帶你深入了解,網易Web端組件庫——FishDesign組件庫從零到一的完整全過程。

 

 

 

 

全局性設計思維 | 如何構建事業部級大型設計體系

 

設計體系有什么價值?如何基于不同的業務建立設計體系?設計師如何推動體系化建設?在體系化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將會在這篇文章中,為大家介紹網易智慧企業設計體系構建全過程

 

1. 樣式組件化+規范體系化,形成產品設計體系,整體重構產品線。

 

 

2. 結合品牌體系,推動事業部更多產品加入體系,形成智慧企業Web端產品設計體系

 

 

3. 推動更多產品/業務融入體系中,讓智慧企業設計體系不斷成長,賦能業務發展

 

 

 

 

文章來源:tob.design     作者:tob官方小編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增長思維做設計

高勁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過一句話很經典的話:“如果你不能衡量它,那么你就不能有效的讓它增長”。

 

 

 

 

 

寫在前面 

 

為了快速提升產品設計的商業價值,我們必須先明確思考商業價值的數據指標,用它來指導后續的設計工作,并

衡量其關鍵成果。步驟如下:

 

1. 分析我們產品的用戶群體

做好用戶人群的分析,定義好你產品的核心用戶,找到核心設計思路,發現商業服務的設計邏輯,做好用戶分析。

 

2. 制定產品設計的目標

找到商業產品設計的盈利點,做好商業設計價值的平衡和營收的策略,提升產品設計的商業價值。

 

3. 產品設計的整體規劃

運用商業價值的思維做設計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定義你產品的價值指標和商業增值的思路,做好用戶增長地圖。

 

4. 做好產品設計并科學測試

對產品設計進行科學測試,通過持續的測試和拆分變量,做好設計的迭代優化。

 

5. 最后跟進,做好產品設計的迭代和優化

產品設計需要設計的迭代和優化,經過科學嚴謹的設計流程,提升產品設計的價值感,定量為主,量化數據。

 

 

 

 

用戶增長(UGD)的設計核心是 ?

1. 不斷滿足客戶需求、創造客戶價值;2. 不斷與競爭對手進行區分,獲得差異化的產品設計優勢等。

 

 

一 重點思考:OKRs-目標與關鍵成果法

 

 

通過分析數據漏斗模型,以此來驅動團隊使用數據思維,發現問題并成本的解決設計問題。

 

OKRs-目標與關鍵成果法,起源于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框架也就是MBO,由因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演變成了iMBOs,意思是“英特爾公司的目標管理系統”。后來格魯夫的同事約翰·杜爾為避免這個方法與德魯克的MBO混淆,將其命名為OKR,OKR從此正式誕生.后來約翰把這套方法引入到谷歌,而真正讓OKR火起來的是谷歌的風投合作伙伴瑞克·克勞,2013年他在網上發布了一段一個多小時的OKR視頻,引爆了整個網絡和企業界,從此OKR開始風靡全球。2013年底,OKR傳入中國。

 

對于我們現在的互聯網企業,如何通過OKRs思維細化設計的迭代優化和改版,結合實際工作的鍛煉和思考,

我感覺具體可以拆分為以下 3 個方面 :

 

1. 定義設計目標,(年度目標、季度目標、階段性目標)。

2. 關鍵成果,設計目標通過哪些關鍵成果來達成。

3. 行動方案,這些關鍵成果或數據,應該采取什么行動來完成。

 

 

a. 定義: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

方法,由英特爾公司原CEO安迪·格魯夫發明。

 

 

b. 為什么使用OKRs工作法呢 ?

 

在日常的設計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會遇到以下的這些問題呢 ?

 

1:設計師,下班前回想一天工作時,感覺沒有設計任務可以記。

2:團隊設計師等開發工作人魚,季度考核時,領導問你這個月,工作收獲是什么時,你回想起來只是簡單做了一些設計項目。

3:平時自己的目標太多,缺少產品設計的重點或創意點。

4:沒有聚焦的產品設計目標和團隊貢獻感。

 

解決以上問題的思路,是今天我們所提到的OKRs工作法,OKRs工作法的主要目標是明確公司和團隊的“目標”以及明確每個目標達成的可以衡量的“關鍵成果”。

 

OKRs工作法,可以在整個團隊的工作項目中執行,產品設計的團隊就可以明確工作的設計目標,集中精力去完成設計目標。

 

c. 如何去達成設計目標?

 

我們先確定團隊的工作目標,確保團隊成員的設計工作目標明確。每個人、每一天都聚焦到核心的設計目標上。

 

 

d. 設計目標的價值思考如下:

 

1. 明確產品設計優化的方向。

2. 有效的激勵團隊的設計成員。

3. 設計決策的認真思考和設計考核的思路等價值點。

 

 

e. 遵循設定目標的基本原則  ( SMART法則 ) :

 

1. 明確具體(Specific)

2. 可衡量性(Measurable)

3. 可實現性(Attainable)

4. 相關性(Relevant)

5. 時限性(Time bound)

 

 

f. 舉個例子 

第一步:O(目標)

星期一,設計網站分享關于國際平面設計排版的設計文章。

KR1:文章正常推送文章,并且文章閱讀量大于600000 。 
KR2:文章點贊數量大于3000 。

KR3:文章互動評論大于100 。

 

 

第二步:關鍵成果,設計目標通過哪些關鍵成果來達成。

 

制定關鍵成果的建議是:

1. 必須是設計師能有效達成的設計目標。

2. 設計思考要具有創新價值的。

3. 輸出的設計結果是可衡量的。

4. 設計目標一般三個目標以內。

 

 

第三步:超強的執行力,從關鍵成果到 “執行力計劃" , 關鍵成果確定后,就要圍繞關鍵成果來分解設計任務,每項關鍵成果就會做出一系列的設計任務,將這些合理分配至每周或者每天中去執行設計任務。

 

超強執行力的原則:

1. 必須寫明最后的截止時間;

2. 必須寫好完成的百分比。

 

溫馨提示:

關鍵結果轉化為具體行動后,我們就需要定期進行復盤確保每天工作都聚焦在重要目標上,所做的事情都服務于

設計目標上,使用專一、專注、專心的做事思路;要想發現痛點,我們需要考慮用戶、場景、問題、動機。

 

痛點是用戶增長的第一要素,用戶增長的第一步是找到用戶痛點。場景是同理心,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發現用戶的痛點,為用戶提供正確的產品設計和解決方案。

 

做好產品設計體驗,提升用戶的活躍度的三個關鍵性動作: 

 

 

價值,引導,刺激 :

 

1. 產品設計的價值思考,首先要解決用戶的痛點,產品的功能設計帶給用戶的好處和好用。

 

2. 幫助用戶設計好功能模塊,引導用戶更好的使用產品。

 

3. 刺激點,首單減免、優惠價等獎勵措施。信任背書,名人、大V等知名機構的影響力,觸動用戶愿意使用產品。

 

 

 

重點來了,我們具體看優秀的運營設計案例,站在營銷的角度思考用戶增長:

 

 

 

1. 700 元禮包等你領-運營設計活動的價值思考:

 

518-收益狂歡節,最高領取700元紅包,時間限制在:5月8日到5月31日,領取紅包,點擊立即領取后,方可參與獲得獎勵。限制活動時間,提升用戶的緊迫感。送518現金或120元京東卡和50元話費等68888的體驗金,吸引

用戶享受優惠的心理,提升用戶使用產品的愉悅感和驚喜感,用戶粘性、產品的營銷設計價值得到大大的發揮,運營氛圍和主視覺設計等,專業的品牌形象和主張,建立用戶的信任感,設計創意能很好的驅動用戶增長。

 

 

 

 

2. 天天領福利和15元快車券大派送的運營設計價值思考:

 

超級 9:30 的天天領福利和15元快車券大派送,首次借錢成果即可領取,這個是金融產品都有的一種營銷策略,

降低用戶的成本。這里先拿網商銀行和滴滴金融的做任務-領福利活動為例子,因為網商銀行的天天領福利運營設計和滴滴金融的15元快車券的運營活動做的很棒,做任務領福利、使用時間。還是滴滴金融的15元快車券的營銷活動,低價優品,為滴水貸的引流等方面設計的都很合理,有利于用戶去使用產品,參與運營活動,提升產品的

復購率和留存率。


 

 

 

3. 運營設計彈窗帶給用戶的價值和產品的價值,思考如下:

 

提升新用戶的粘性價值和活躍度,比較常見的做法就是給予用戶明確的優惠價格,提升用戶的粘性和活躍度,或

通過天天領紅包的折扣券或會員狂歡周的運營設計活動,引導用戶在平臺上進行的第一筆消費,加深用戶對產品的好印象。比較典型的就是天天領紅包或會員狂歡周的夜宵紅包的運營彈窗的設計。

 

 

 

 

4. 城市生活享樂季 , 吃喝玩樂買買買的H5運營活動的產品設計思考,如下圖所示 :

 

招商銀行,城市生活享樂季,吃喝玩樂買買買的活動,三重福利送給用戶,通過優惠券、瓜分紅包、兩人同行,一人免單等活動,引導用戶在產品中消費,提升用戶的參與感,營銷設計的場景感,主題明確,主視覺的美食和

商城券、紅包、大禮盒等設計元素,運營氛圍渲染的很好,底部招商銀行的品牌設計記憶點,提升產品的粘性度和用戶的留存率和轉化率。

 

 

 

 

5. 支付寶-螞蟻森林的社交化、游戲化的創新價值思考,如下圖所示 :

 

支付寶的螞蟻森林,通過社交化、游戲化的創新,提升了用戶的粘性度和留存率。

螞蟻森林的用戶每天步行、地鐵支付、線上生活繳費等就能積累能量,當能量達到一定的數值時,我們就可以

種植一棵樹,同時用戶可以去偷好友的能量數值。螞蟻森林的游戲,會促進用戶打開支付寶的次數越來越多,提高了支付寶的打開率。同時用戶可以獲得更多的能量,也會經常使用支付寶,這樣就可以大大的提升了支付寶用戶的

活躍度和留存率。

 

 

小結:H5 運營落地頁的增長設計三要素:1. 做好產品設計的優質內容。2. 設計的價值表現。3. 產品設計的

體驗感。運用好增長設計的三要素,我們可以更好的去服務好用戶的體驗設計感。

 

 

 

對數據增長的總結-以教育平臺的案例分析-在線語言學習類教育平臺“多鄰國”(如下圖所示)

1 .  優化打卡文案使學習效果更明顯,提高1%的DAU。

2 .  推遲強制注冊頁面,提高20%的DAU。

3 .  優化推送文案,使用戶平均留存時間,增加了三周。

4 .  上線徽章功能提高了2%的DAU,雙周留存提高了2%,App內購買收入增加了5%。

5 .  引入打卡對賭功能,14天提高了5%,APP內購買增加了600%。

 

 

 

 

附加:用戶增長思維的地圖示例:

1. 確定增長指標,增長指標拆解,AARRR增長模型分析。

 

 

 

 

 

 

二 用戶增長關鍵的數據指標,如下圖 :

 

 

 

一 數據指標的定義是什么?

 

它是對當前業務有參考價值的統計數據,是通過對于業務需求的進一步抽象,并進行數據埋點后,加工出來的一套計算規則,并通過有效的方法論和數據可視化呈現,最終能夠解釋業務變化和用戶行為。只有對當前業務有參考

價值的指標才可稱作指標,同時要具備:可統計、可分析、可監測的特點。

 

產品中常見的數據及其表意:

分析一款產品,重點關注三項內容:用戶、需求、數據。

 

 

 

我們可以從業務、產品、感知三個方向去強化產品:1. 業務方向:聚焦核心痛點業務。2. 產品方向:確定產品的

主線功能。3. 感知方向:強化產品的痛點感知。如下圖所示。

 

 

以上三個方向都是指向用戶的痛點,目的都是為了解決痛點問題,搶占用戶心智,形成強大的競爭壁壘和

增長勢能,形成用戶增長的優化點。

 

 

 

數據對體驗設計師來說很重要,功能上線后,關注數據的變化來了解用戶的心理變化,這個對比看用戶反饋要客觀的多。數據量化結合用戶反饋,做好用戶增長的體驗設計優化。

 

1. 點擊率

是指網站頁面上某一內容被點擊的次數與被顯示次數之比,即clicks/views,它是一個百分比。反映了網頁上某一內容的受關注程度,經常用來衡量廣告的吸引程度。

 

意向率 :意向UV占曝光UV的比例,用戶衡量運營活動/功能的導流能力。

 

 

 

 

 

 

 

 

 

2. 人均使用時長

在一段時間內,總活躍時長/總活躍用戶數。娛樂游戲、社交等產品數值往往比較大,工具類產品數值比較低。

人均使用時長不一定越大越好,比如:內容類產品的人均使用時長較長,說明內容質量高,但是工具類產品如果

人均使用時長過長,反而代表產品使用效率低,用戶學習成本較高,所以數據需要多角度靈活的去分析產品。

 

 

 

 

 

 

 

3. 留存率

互聯網行業,用戶在某段時間內開始使用產品,一定時間內,繼續使用的用戶,就是留存用戶。(留存率=留存用戶/新增用戶*100%)。通常重點關注次日、3日、7日、30日即可,并觀察留存率的衰減程度。留存率是判斷產品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留存率高的產品,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看好。

 

留存率的計算:

 

7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的用戶中,在注冊的第7天還有登陸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的總用戶數;這個時間段內,用戶通常會經歷一個完整的產品體驗周期,如果這個階段用戶能夠留下來繼續使用,很有可能成為產品的忠實用戶;

 

次日留存率:當天新增的用戶中,在注冊的第2天還登陸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月留存率:即某一統計時段新增用戶在第30天再次成功啟動該應用的比例。通常移動端產品的迭代周期為2~4周為一個版本,所以月留存率能夠反映出一個版本的用戶留存情況,版本的更新,會影響部分產品的體驗,所以通過

對比月留存率能判斷出每個版本的更新對用戶的影響,從而定位到設計問題進行優化點設計。

 

 

 

 

 

 

 

4. 活躍用戶數

產品活躍度一般分為日活(DAU)、月活(MAU)、周活(WAU),產品活躍用戶是需要達到某一個指標,比如內容類

產品,閱讀了一篇文章或電商類產品用戶完成3次頁面跳轉,都可以算作是一個活躍指標。

 

提高新用戶的活躍度,比較常見的做法就是給予用戶最初的引導以及簡化功能路徑,降低新用戶的使用難度,或者說通過一些優惠或者卡券引導用戶在平臺進行第一筆消費,加深用戶對產品的使用印象。

 

 

 

 

 

5. 轉化率

是完成轉化目標的用戶占總體用戶的比例,注冊、下單、登錄、復購,都可以用轉化率來進行量化,根據產品不同階段來定義不同的轉化率指標,轉化率是互聯網產品的增長的重要因素。

 

轉化率=產生購買行為的客戶人數/所有到達店鋪的訪客人數*100%

 

 

 

 

小結:各屬性的產品更看中那些數據 ?

 

 

業務型產品:一般和 意向UV、CTR 點擊率、跳出率、意向UV訪購率 有關。

 

內容型產品:一般和 用戶的停留時長、功能 CVR轉化率 、跳出率 有關。

 

社交型產品:一般和 次日留存率、用戶互動和使用時長、CTR 點擊率 有關。

 

工具型產品:一般和 用戶的活躍度高、次月留存率、用戶使用時長、核心轉化率 有關。

 

電商型產品:一般和 GMV成交總額、下單量、DAU 日活躍用戶數、核心轉化率 有關。

 

游戲類產品:一般和 玩家的付費率與ARPU值、用戶使用時長、核心轉化率 有關。

 

 

 

產品生命周期,可分為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每個階段的工作權重和數據關注點都會有所區別。

 

 

 

我們分析一下產品的增長思路:科學提升數據的方式,控制變量。

 

1、初創期

初創期的重點在于驗證產品的核心價值,通過某種產品或服務可以為特定的人群解決某個問題。

在產品初期,快速驗證痛點和需求的方法被稱為MVP(Miumum Viable Product),這里的MVP不是指最有價值的球員,而是最小可行性產品的縮寫。

 

MVP是埃里克.萊斯( Eric Ries )在他的《精益創業》一書中關于精益創業的核心理念和思想。MVP是指用最快、最簡明的方法開發初一個可用的產品原型,但MVP不僅僅是一個產品,還是一個過程,是由開發、測量、迭代三個環節形成的循環,即最小產品開發、產品驗證、產品調整不斷循環,同時我們也要注重產品的可行性,重視用戶的質量很關鍵。

 

 

2、成長期

該階段的產品已經能夠解決用戶的基本訴求了,所以將側重點關注在用戶的生命周期的管理,提升拉新和留存率。

 

 

3、成熟期

成熟期的產品,不再做整體的頁面優化,而是一次只改一個內容模塊的設計優化設計,或者只改一個元素的優化或顏色修改,或者只修改圖標樣式,團隊內討論和設計專家走查,思考那個顏色受用戶歡迎;圖標的設計風格符合用戶的審美心理等。

 

第二輪優化,經過AB測試,頁面的轉化率就可以對比出來,最終選擇轉化率高的設計方案就好。

 

把AB測試作為一個測試設計方案數據提升的方法之一。

 

在產品的成熟期,設計師一般盡量做細節上的優化。看一次的結果,對數據影響不會太大,但是累計起來就非常驚人的。這就意味著必須經過長期的AB測試,才能測試產品迭代優化的數據洞察,多次優化后我們可以得到累積的效果,做到設計的量化。

 

下面幾個案例來自《增長黑客實戰》

Google 從2004~2007年歷時3年逐步構建并建立了一套強大的內部AB測試系統,每個月會執行幾百甚至上千次試驗,小到將公司移動幾個像素,廣告上背景顏色序列稍作改變,大到對某個新產品反饋作出評斷并決定去留。僅2010年,Google就進行了8000多次AB測試和將近3000次灰度測試。

 

亞馬遜對AB測試的偏執,更是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甚至被賦予“AB測試公司”。不僅公司自行研發了AB測試系統,允許員工將網頁拆分成不同版本進行對比和測量,就連辦公室桌子的擺放角度,都要通過AB測試來決定。

 

所以,高價值的公司不僅在科技創新、用戶價值、商業變現等方面表現突出,更重要的是他們利用數據思維去衡量每一個微小的改變,積累多了,最終大幅度提升產品設計價值。這對于追求科學嚴謹的成熟期來說至關重要。

 

 

4、衰退期

關注用戶流失后的產品,分析競品的商業模式和功能,同時監測流失的速度,拓展產品邊界,尋找新的切入點。

 

 

小結:

 

1. 通過標準的設計流程和專家設計走查等思路,幫助我們學會用科學的方式,量化設計細節并提升設計效果。

 

2. 通過發現用戶新的痛點,突破產品的生命周期,找到產品增長的第二曲線,實現產品的持續增長。

 

 

 

 

 

三  AARRR增長模型和用戶增長案例分析

 

 

在《增長黑客》中,提出了AARRR的用戶增長模型,將增長分為5個階段:獲取、互動、留存、變現、傳播。通過遞進式的引導,實現持續的增長閉環。設計師可以基于這個模型,探索設計在增長各階段的作用。

 

 

 

 

用戶增長的案例分析 :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優秀的用戶增長的產品設計案例,與用戶增長模型有關 :

 

a. 微信讀書-無限卡為案例思考,如下圖所示。

 

1. 每天限量派送7天無限卡

 

微信讀書無限卡活動。同時面向老用戶和新用戶,老用戶默認領取3天無限卡,分享到朋友圈后才能獲得剩余的4天無限卡。新用戶通過老用戶的分享,注冊后即可獲得7天的無限卡。

 

這就充分利用了影響力 “互惠”、“喜好”、“稀缺性價值” 三要素。

 

“互惠” 微信讀書,會給予用戶無門檻,贈送3天無限卡,然后再要求老用戶分享即可再獲得4天,利用先讓利再要求用戶進行操作的態度,老用戶內心非常愿意分享微信讀書的無限卡。

 

“喜好” 是因為老用戶分享出去,新用戶因為老朋友的分享,生活情感上的一致性思維,更容易接受微信讀書這個閱讀性產品,同時可以領取微信讀書的無限卡。

 

“稀缺性價值” 微信閱讀很少做全場無限閱讀的權益,我們可以購買微信讀書的 Vip服務,看老用戶,這個無限卡就是稀缺性價值,更愿意為稀缺性的權益而分享給好友。

 

 

2. 組隊抽取無限卡

 

無限卡活動投放在微信讀書的-用戶重點關注的模塊,每周成功組成5人隊伍,就可以獲抽獎機會,獎品是1、3、5、7、30、365天、終身無限卡會員,隊伍中有了新用戶,我們才能抽取終身大獎-無限卡活動。

 

組隊抽獎活動依托終身無限卡這個“稀缺”資源,要求老用戶每次組隊都要拉新用戶,老用戶為了平臺資源,一般會每周主動尋找 1 名新用戶來組隊,爭取獲得抽終身無限卡的讀書權限。

 

對于新用戶,“互惠”和“社會認同”會起到參與的價值,新用戶參與這個活動,也能免費獲得1天的無限卡會員;我們看到好朋友參與讀書活動,我們也會想參與組隊讀書的無限卡活動。

 

 

 

b.  拼多多的增長案例分析

 

增長原因

首先,說明這個產品的核心模塊,再分析拼多多是如何一步步引導用戶注冊、留存和傳播的。

 

用戶的裂變或分享

例如:天天半價購、好友互動等運營活動,為了做好營銷設計而做的一些增長功能。

 

拼多多解決了用戶兩個問題

1. 商品價格低。2. 購買、支付方便快捷。 

 

天天半價購有 2 種運營形式,H5運營圖展示和運營彈窗設計

第 1 種,天天半價購的流程,選擇商品-半價拼單-團成開獎-每團必中。拼團后,馬上就可以半價購物使用。新人首次發起半價團,中獎率高達99%哦~這個設計即可引導新用戶馬上下單消費,也實現新用戶分享拉新的目標。

 

第 2 種,天天半價購這個活動,每團手氣最佳獲得商品,其余人立即退款,并送優惠券。而好友拼單=邀請新用戶下單。

 

小結:用戶為了實現某個目標,邀請好友幫助完成某項任務,從而影響更多的潛在用戶,達到傳播和裂變的目標。

 

 

 


文章來源:tob.design     作者:峻溪POINTV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服務設計概述及國內外案例分析

濤濤


我們常說,現在是體驗至上的時代,用戶對產品的使用不再是單純的需求滿足,更要獲得滿意的體驗。服務設計的發展為我們改善用戶的體驗提供了新的思路,從本質出發,任何產品都是在提供某種服務,服務的質量從根本上決定了用戶的體驗。



什么是服務設計


服務設計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體驗著各式各樣的服務。荷蘭一家專業的服務設計機構31 Volts是這樣描述服務設計的:“如果有兩家緊挨著的咖啡店,出售同樣價格的咖啡時,服務設計是讓你走進其中一家而不是另一家的原因?!边@個描述很生動,同時也說明了服務設計的作用。


其實服務設計的定義還有很多,行業內不同的專家和學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讀,不管定義如何,重要的是服務設計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從全局改善服務體驗。




服務設計的原則及案例說明


2010年在《This is Service Design Thinking》一書中,作者首次提出了5個服務設計基本原則,這些原則之后也被廣泛使用,但隨著服務設計的不斷發展,其中的一些原則也需要重新去審視和思考,因此在2017年作者將其更新修訂為6項。


a.以人為中心(Human-centered)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在產品設計、交互設計等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服務設計當然也沒有例外,以人為中心就是要站在用戶的角度上看待和思考問題,考慮所有被服務影響的人。


在日本,農產品市場存在這樣一個問題,農產品批發商無法及時從種植者處了解農產品的相關狀況、收獲量等信息,因此他們也就無法與要購買農產品的人進行談判,這樣造成的結果可能是糧食的浪費。日本的一家軟件公司NJC(Nippon Jimuki Co. Ltd.)發現了這一問題,他們希望利用自身能力(軟件方面的優勢)去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將目標設定為:創建一個可以提供有用數據而又不給農民或農產品批發商帶來負擔的系統。


最終的產出的結果是Fudoloop這個應用程序,通過Fudoloop,批發商可以提前一天從農民那里收到信息,進而協調買家的各種要求。Fudoloop的使用者分為兩種,一種是需要更新農產品信息的農民,一種是從Fudoloop上獲取農產品信息的批發商,Fudoloop分別為兩種用戶進行了設計。

圖片來源:Fudoloop



在設計Fudoloop時存在這樣一個問題,農產品市場中的相關從業人員普遍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低、軟件使用經驗很少,面對這樣的用戶,顯然通常的軟件設計并不符合他們的需求,因此Fudoloop的界面設計非常簡單且信息突出,從事農產品相關工作的人員可以輕松的使用Fudoloop完成農產品信息的更新,而不會因為學習產生很大的壓力。Fudoloop還在大型農業貿易展覽會邀請了一些行業內的人員和用戶參與到了產品的體驗中,并收集了他們反饋的建議,以改善產品。

圖片來源:IDEO


NJC在設計Fudoloop時充分堅持了以人為中心的原則,考慮到服務涉及的不同用戶,并根據用戶本身的特點和需求進行設計。NJC的CMO佐藤賢一是這樣評價Fudoloop的:“當簡單、以人為本的思想匯聚在一起時,創新就會發生”。



b.協作(Collaborative)


這條原則說的是,不同背景和職能的利益相關者應該參與到服務設計流程中,收集多方訴求,發現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才會更好的解決問題。


在美國舊金山,有一所學校和Revolution Foods這家餐飲公司合作,為學校內的人員提供豐富的、營養的午餐,但是實際來餐廳就餐的人數與預期相差很大,數據顯示,有72%可以承擔起午餐費用的人并沒有來到食堂吃午餐。經過調查發現其中的原因,很多學生等校內人員并不愿意排長隊或者匆忙的吃完午餐,因此他們選擇了去校外享受午餐的時間。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這所學校請來了全球頂尖的設計咨詢公司IDEO,他們與1300多名學生、父母、營養人員、董事會專員、校長、老師和社區團體等利益相關者一起工作,重新去設計了學校的午餐,并且制定了針對三種年齡的就餐體驗的建議,完成了飲食、就餐空間、新技術使用等多方面的優化和設計。

圖片來源:IDEO


最終,學校完美的改善了午餐服務的體驗,這其中包含了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想法和工作,因此設計成果也被人們所接受,越來越多的校內人員會選擇學校的午餐,之后,這種設計模式也被舊金山的許多學校采納和推出。


所以,服務中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有很多,多收集他們的想法與建議,甚至讓他們參與到服務設計中去,問題會得到更好的解決。


c.迭代(Iterative)


迭代是一個不斷接受反饋不斷優化的過程,如此重復執行,讓產品變得越來越好。服務設計也需要迭代,不要避免犯錯誤,而是從錯誤中學習和改變,同時也要不斷的收集各方的反饋信息,這些信息是服務進行迭代的核心所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迭代的思維早已滲透到每一個互聯網產品,此處就不再過多解釋。


d.有序(Sequential)


服務設計應該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并且是按照順序進行的,精準的把控服務每一個環節的節奏,用戶才能獲得更愉悅的體驗。


以外賣為例,用戶的使用過程包含訂外賣時的商家選擇到下單過程,下單后配送外賣,用戶收到外賣和用餐后這幾個過程,而服務的提供者主要包括商家、平臺和外賣小哥,為了保證用戶能夠獲得流暢的服務體驗,需要各個服務提供者在服務展開的不同環節推出優質的服務,如下圖。


在訂外賣時,平臺會為用戶推出“超值優惠”“限時秒殺”等優惠活動,商家推薦、訂單歷史等商家選擇渠道,以及不同的篩選條件,以上的目的都在于幫助用戶快速找到自己期望的、合適的商家。在用戶選定商家后,進入到選擇商品并下單的過程,一方面,商家會推出優惠的活動、推薦菜品等,另一方面,平臺也會給出自己的優惠。


下單后,用戶面臨的是一個配送過程中的等待時間,為了緩解用戶在等待過程中的焦慮情緒,平臺會及時更新和推送外賣小哥的狀態,如到達商家、取餐中、與用戶的距離等,同時會給出用戶預期的送達時間,若超過預期時間用戶還可進行催單,商家可以聯系用戶表達歉意,整個過程用戶對配送狀態是可視的。


用戶收到外賣時首先會與外賣小哥接觸,包括與外賣小哥提前確定取餐的時間地點,取外賣時的短暫對話等,這些都會影響用戶對服務的印象,因此外賣小哥需要保證服務態度的禮貌和友好。收到外賣后,食品包裝首先給到了用戶對商家的第一印象,然后是餐品是否符合用戶預期,讓用戶滿意。


在用戶就餐后,首先平臺要提供給用戶評價的功能,用戶可以分享自己就餐的感受,商家也可以通過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優惠,引導用戶能夠再次回到商家訂餐。


從外賣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服務是一個過程,是需要有序展開的,每一個環節的體驗都會影響到用戶對服務的印象,在恰當的環節提供恰當的優質服務,才能確保用戶的整體體驗。


e.真實(Real)


服務本質上是無形的,應該用“物理元素”來可視化,這樣可以用戶的服務記憶,增強用戶對他們所接受服務的感知。


同樣以上述外賣為例,商家為用戶提供餐食,這部分是借助美團這個平臺和外賣小哥來完成的,用戶和商家的接觸僅僅是送達的餐食,因此無法通過像到店體驗一樣,讓用戶感知到商家提供的更多服務。


為了讓服務變得更加“有形化”,商家就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如圖,商家為了增強用戶對服務的感知,一般會在在包裝上花費很多功夫,精致的包裝讓商家的形象更好且更加值得信任,一些有趣的包裝還可能讓用戶的心情變得愉悅。另外,商家也可以通過一張便利貼的溫馨問候或者贈送小禮品等方式讓用戶更真實的感受到服務,通過這樣的手段,即使用戶并沒有真的接觸到商家,體驗也會變得很好,商家的形象也會提升很多。

圖片來源:古田路9號


f.整體(Holistic)


整體就是要著眼于整個用戶旅程,考慮用戶與服務的每個觸點(觸點的概念后文會進行介紹),并兼顧多方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也就是所謂的全方位服務體驗,考慮服務環境的方方面面,沒有任何遺漏。這個原則實施起來并不是那么簡單,從整體角度思考問題會使問題變得復雜。不過在服務設計中,是有一些方法和工具是可以幫助我們完成整體思考的,比如服務藍圖。




服務設計的常用方法-服務藍圖


a.服務藍圖簡介


服務藍圖是一張圖表,通過列出在每個階段發生的、不同角色執行的所有活動,顯示了服務的整個過程。如圖所示是一個服務藍圖的簡單示例,垂直方向上展示服務中的利益相關者,水平方向上為用戶的歷程,也就是用戶經歷的不同階段。在服務藍圖中有兩條線,一條是可見線(line of visibility),可見線上方為用戶可與之交互的服務,也可以稱之為“前臺”,可見線下方代表的是后臺進程,用戶無法看到但需要給用戶提供支持,后臺進程還可以存在內部交互線,用來表示內部人員的聯系。用戶與前臺服務之間存在另外一條交互線(line of interaction),用來表示用戶與服務之間的接觸。

圖片來源:Service Design Tools


明確了服務藍圖的大致框架之后,還需要注意服務藍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觸點。觸點就是在服務的各階段,用戶和產品、服務、后臺產生的接觸,每個觸點也是服務可以進行展開和優化的方向。


b.Uber服務藍圖繪制


為了明確服務藍圖的繪制和分析過程,下面將結合下圖所示的Uber服務藍圖進行說明。

圖片來源:Medium


(1) 明確用戶歷程


用戶使用Uber打車服務主要可以簡單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注冊(下載APP - 新用戶注冊),乘車階段(下單 - 等待車輛到達 - 乘車 - 到達目的地)、乘車后(付款 - 評價)。


(2) 明確利益相關者


用戶與之產生互動的前臺服務人員為司機,而設計師、開發人員、項目經理等負責后臺的服務支持,以保證Uber按照預期的目標運作。


(3) 明確前后臺活動


一方面,需要明確和用戶接觸的前臺活動有哪些,Uber打車服務中和用戶產生接觸的主要為司機及車輛,因此需要確保司機是合格的、車輛內部的環境是干凈舒適的,同時司機在與用戶接觸的過程中需要提供禮貌的問候和交流,滿足用戶在乘車過程中的要求,完成乘車費用的收取,提醒用戶離開前帶好隨身物品,以及評價乘客等。


另一方面,用戶對后臺的流程可能并不了解,但需要明確哪些后臺活動和支持會對用戶產生影響。比如在用戶下單時能夠自動獲取用戶定位,告知用戶預期的時間和價格,以及發送給用戶司機的狀態等。


在明確前后臺活動時,我們可以以用戶歷程為線,分步驟進行分析,確保每個環節中涉及到的前后臺活動沒有被遺漏。


(4)明確關鍵觸點


在服務藍圖中我們可以標注用戶與服務的主要接觸點,針對觸點進行設計是提升服務體驗的一個重要和有效的手段。


在Uber打車服務中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觸點,一是等待時間,這包括用戶發起乘車請求后、付款時以及評價司機時,等待時間是造成用戶體驗較差的一個原因,因此需要注意標注出這些觸點,并想辦法優化,在服務設計中需要注意相關環節的應盡量簡單,減少用戶的等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會對體驗影響較大的觸點,如司機態度不友好、乘客下車時忘記帶隨身物品等,可能造成失敗的服務體驗的觸點應該精心地去設計,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通過以上過程我們完成了Uber服務藍圖的繪制,從中可以獲取到Uber打車服務的整體概貌及其相互關系。



///


結語


服務設計的思維能夠幫助我們從全局的角度去審視和思考,發現更多改善服務的可能性,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因此對于產品和設計等相關人員來說,不能僅僅把目光放在產品本身,而是要從服務的角度去正確看待產品和用戶的關系,以用戶為中心,找到用戶與產品的每一個接觸點來進行服務設計,這樣才能保證用戶在整個流程中都能得到好的體驗。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百度MEUX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濤濤

導讀

品牌體系的長期價值是什么?如何構建完整品牌體系?

本文將以網易智企品牌設計體系的建立過程為案例,與大家分享一下品牌體系化過程中的經驗和總結。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網易智企-品牌設計體系

目錄

  • 背景:從產品走向事業部
  • 研究:品牌體系的不同構建方式
  • 策略:選擇合適的品牌體系構建策略
  • 設計:從品牌字體到框架規范
  • 標準化:設計文檔與流程規范化
  • 推進:發起會議正式確立體系
  • 成長:體系的不斷自我成長
  • 傳承:網易品牌設計
  • 生態:品牌體系的長期價值
  • 資料獲取

背景:從產品走向事業部

網易智企是一站式企業服務提供商,依托 23 年 AI、大數據、通訊音視頻技術,以 PaaS、SaaS 為主,提供智能化、數據化、場景化的企業服務解決方案。

網易智企的前身,是網易云信和網易七魚兩個的產品。2019 年初,網易集團決定整合 B 端資源,成立一個新的事業部——網易智企,并在此之后陸續打造了網易定位、網易互客等多個優秀產品。

至此,網易智企的品牌架構由兩個獨立的產品品牌,逐漸變成了事業部品牌+多個子品牌的品牌架構。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但是,因為原有的兩個品牌(即云信、七魚)已經運營多年,在設計上并不統一。而事業部品牌為新設計的品牌,再加上其他的子品牌,最終造成了多個品牌在設計上“各自為政”的現狀。

并且隨著網易智企的快速發展,子品牌不斷的變多,我們與市場部同學便逐漸發現了一些問題。下圖是市場部同事在 2019 年發表在朋友圈的一張圖,便是當時品牌的現狀。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網易智慧企業現狀(2019 年初)

雖然產品線愈發豐富,整個事業部也在不斷成長中。但是,若是品牌設計體系不夠清晰,將會對未來的品牌傳播造成非常多的問題,之后的修正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如何改變現狀?我們是否能夠主動去推動事業部進行整體的品牌升級?能否通過設計去構建一個完整的體系,以滿足網易智企未來的發展需要?

因此,在發現這個問題后,我們便馬上開始了品牌設計體系的構建工作。結合之前的品牌經驗,并在查閱大量資料進行研究后,逐步制定了完整的解決方案。之后與市場部同學一起合作,共同推進了品牌體系的構建與落地工作。

研究:品牌體系的不同構建方式

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自然而然地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子品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優秀的企業通過長期的實踐,通過不同的方式,逐步構建了屬于自己的品牌體系。比如聯合利華、大眾企業集團、蘋果、雀巢、谷歌等等。

品牌體系一共有哪些構建方式?他們分別適用于哪種情況?而我們又應該用何種方式去構建品牌體系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進行了品牌體系構建的研究。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與調研,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最常用的品牌體系構建方式:

1. Free Standing 自由家庭式

自由家庭式,顧名思義,一切皆為 Free Style。子品牌與母品牌幾乎無關聯系性,完全自由地進行各自發展,因此品牌在設計上和基本毫無關聯性。

這種品牌模式,通常適用于強子品牌戰略的集團公司。不同的子品牌之間并無依存關系,也不需依靠其他子品牌、母品牌進行背書。而是各自在領域中獨立運營,甚至形成差異化競爭,以擴大在單領域的品牌豐富程度,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Free Standing 自由家庭式

比如聯合利華集團,所有子品牌幾乎均采用自由家庭式,在不同的細分領域擁有多個子品牌。比如個人護理用品領域,主要品牌有旁氏、多芬、Iluminage、卡玫爾、清揚、凌仕、中華、力士、夏士蓮、舒耐、凡士林等。食品系列品牌有家樂、老蔡、立頓、四季寶、凈水寶、可愛多、夢龍、和路雪等品牌。

很多品牌你甚至意想不到這是出自聯合利華之手(或者被收購了),但仔細查看產品介紹,均會發現聯合利華的身影。而在產品廣告的最后 1 秒,也會快速出現聯合利華這個“爸爸”的身影 。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聯合利華集團-品牌體系

再比如 VOLKSWAGEN(大眾汽車集團),所有子品牌也均采用自由家庭式。旗下有奧迪、斯柯達、賓利、西雅特、布加迪、保時捷、蘭博基尼、大眾、斯堪尼亞、杜卡迪等眾多子品牌。通過差異化競爭,在汽車行業的不同領域(家用車、豪華車、摩托車、重型卡車、巴士等)的不同級別中,均占據了不錯的份額。

面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和階層,品牌需要承載不同的品牌概念,解決不同的問題。因此,只有采用自由式家庭式的品牌家庭,才能在不同的領域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品牌的建設。

當然,這種方式也具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如果當兩個子品牌在同一領域重疊性較大時,容易導致品牌在“內部競爭”中逐漸弱化,比如斯柯達汽車的定位與大眾汽車重疊性過大,定位區分不明顯,而與大眾的三大件又是相同的,因此逐漸在市場中被邊緣化。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大眾汽車集團-品牌體系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自由家庭式品牌體系的優劣勢。

優勢:

  • 子品牌更靈活,更有利于差異化競爭。
  • 可以針對同一行業進行不同層次的用戶獲取,提升單品類占有率。
  • 子品牌危機,對母品牌營銷較小。

劣勢:

  • 品牌一致性差,用戶難以感知整體品牌感,不適合弱子品牌型企業。
  • 用戶難以形成整體品牌歸屬感,無法通過母品牌進行有效地用戶遷移。
2. Gene Delivery 基因家庭式

基因家庭式,即母品牌與子品牌擁有部分相同的元素或風格特征,并通常具有延續性,而這種元素被稱為品牌基因。

基因家庭式是品牌體系中最為常見的表現方式,它通常適用于強母品牌的集團企業。此類公司通常在母品牌發展成熟后,基于母品牌進行其他領域的拓展,逐漸形成不同的子品牌。因此,子品牌需要延續母品牌的基因作為背書,從而提升子品牌的知名度與信譽。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Gene Delivery 基因家庭式

而基因家庭式這個大的方向中,按照基因傳遞的方式進行細分,又可以歸納為以下 3 種最典型的形式:

基礎版:將母品牌圖形直接融入到子品牌中

比如雀巢公司的部分重要子品牌中,都將母品牌的品牌文字融入到品牌圖形中,而這也是雀巢母品牌最容易識別的部分。

通過這種方式,子品牌既保持了相當程度的自由度,同時用戶也能直觀地通過品牌基因識別出子品牌與雀巢母品牌的關聯性。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雀巢公司-品牌體系

以及美國聯邦快遞 FedEx,則是以母品牌為基礎,通過改變局部顏色、增加品牌文字等方式來構建其不同的子品牌。保證了一定的差異化的同時,與母品牌形成了強關聯,達到了比較強品牌延續性。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美國聯邦快遞-品牌體系

進階版:提取母品牌關鍵特征,融入子品牌中

比如亞馬遜公司,將其標志性的“箭頭笑臉”提取出來,與各自不同的子品牌字體組成了新的品牌。這種方式相對于基礎版又提高了更高的靈活性,但同時也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品牌延續性。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亞馬遜-品牌體系

高階版:提取母品牌基因,通過重構形成子品牌

比如 google 公司的新品牌與其各子產品的關系。通過提取統一的顏色以及扁平化的紙片效果,經過重組以后得到不同的圖形,形成自由度極高,但又擁有高度統一性的品牌體系。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Google-品牌體系

但是,這種方式在設計上的要求較高。如何在差異化的同時,保持一定的品牌關聯性,需要非常精準的把控。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基因家庭式品牌體系的優劣勢。

優勢:

  • 整體品牌感強,用戶容易進行感知,并進行品牌遷移
  • 靈活性、豐富性較高,可針對不同產品進行差異化設計
  • 擴展性強,后期延續更輕松

劣勢:

  • 需要母品牌有較強的影響力
  • 品牌基因的延續上,需要平衡統一性與差異性,需要精準把控
3. Clone Family 克隆家庭式

克隆家庭式,即子品牌直接使用母品牌的品牌圖形與品牌字體。子品牌通常與母品牌在品牌上毫無差異,或者保持圖形、顏色、字體等特征的高度統一性,只進行文字內容的更換。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Clone Family 克隆家庭式

比如蘋果公司與其所有子產品的品牌,直接沿用蘋果的主圖形,并配合統一的色值、字體、間距等品牌規范,僅在文字進行相應的命名。通過幾乎一致的品牌表現,當你識別任何一個子品牌時,便能感受幾乎一致的品牌傳遞,甚至是各種細節,比如包裝風格、說明書等等。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Apple-品牌體系

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你可以認為他們只是同一個品牌。但當一個單一屬性的品牌需要擴張到更多品類時,就必須帶上相應的屬性。你可以認為“iPhone”、“MacBook”、“TV”只是品牌的附加說明,但當他們組合在一起并出現在新的品類中時,便是一個新品牌的概念了。

這種品牌體系通常適用于企業在同一個的領域中,開拓不同的細分領域。他們傳遞的品牌概念與價格定位是一致的,比如蘋果的所有產品都代表科技感、細節完美、設計精良,在價格上也通常占據比較高的層級。

但是,這種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你必須保證所有子品牌所傳遞的上述所有特性,都與母品牌是一致的。如果某一項有差異,則品牌母品牌所蘊含的一切將不能被子品牌的用戶群體所接受,這也是當時 iPhone 4C、5C 失敗的原因。當你的價格定位與母品牌存在差異時,你的用戶便不再認同這個子品牌,以及背后傳遞的一切。

為什么小米要開拓紅米系列、華為要開拓出榮耀系列,為了他們放棄克隆家庭式而轉向自由家庭式?就是這個道理——你不可能靠一個品牌傳遞不同的聲音。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克隆家庭式品牌體系的優劣勢。

優勢:

  • 統一感強,用戶無需更多的記憶,可直接進行品牌印象遷移
  • 低成本,可以無需更多的設計與推廣活動

劣勢:

  • 同一種品牌圖形,不一定適合不同的產品
  • 缺乏變化,用戶難以感知與產品間的關聯
  • 容易引起品牌層級的混亂,致使整個品牌家庭崩潰

策略:選擇合適的品牌體系策略

1. 確定策略

通過網易智企品牌現狀的分析,并結合智企未來的發展需要,我們最終確定——使用基因家庭式-進階版(即提取母品牌的關鍵特征,融入到子品牌中)的品牌體系是最為合適的。因為這種方式既能保證品牌設計的整體統一性,又能保持足夠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品牌的需要。

但是,提取什么樣的品牌基因是最合適的?

網易七魚、網易云信原本就擁有多年的產品歷史,如果只提取一方的基因,顯然不太合適。如果大改品牌圖形,則會對原有用戶的認知產生較大影響,并不是一個理想選擇。

最終,我們決定了一個大膽品牌策略——以品牌字體作為品牌基因的承載物,并通過標準化的框架規范使品牌的整體一致性得到的統一。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將品牌圖形的自主設計權留給子品牌。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這種品牌策略的主要優勢有:

整體品牌感強,品牌基因容易延續。

后續可將品牌設計流程標準化,提升設計與一致性。

原有品牌可只升級品牌字體和框架規范,保持原有品牌圖形,從而不影響用戶認知。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對原有的網易七魚、網易云信,以及網易智企的品牌做一個統一的升級,小幅優化品牌圖形、統一品牌結構,并以全新的字體風格重構品牌字體。這樣,我們既能夠達到設定的目標,又能夠最小程度的對品牌認知造成影響。

2. 可行性調研分析

這種構建策略是否可行?想要讓相關人員理解這個策略,僅僅依靠設計方案是不夠的。因為大家的視角不同,并不一定能夠從設計的角度去理解。因此,我們必然要充分地進行論證,并拿出相關的案例去佐證,才能讓設計體系的的推進更具實踐性。

通過市場調研,我們分析了最近 10 年中優秀的品牌升級案例。在這其中,騰訊的品牌升級案例與我們的策略非常契合。

2017 年 11 月,為慶祝即將到來的 20 周年,騰訊發布了一款新字體——“騰訊字庫”,并借此機會對部分品牌進行了升級,以此來加強整體品牌感。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通過發布全新的品牌字體,騰訊公司構建了以品牌字體為核心的品牌體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這種品牌體系的構建方式,與我們的設想不謀而合。

因此,我們認為以品牌字體為核心的品牌體系構建策略是完全可行的。但是,這種方式所需要投入的資源是巨大的,且周期通常比較漫長。

我們又如何克服這個問題?

雖然無法得到如此多的資源,但我們可以通過合理的計劃與推進策略,逐步去構建整個體系。不斷地進行策劃、構建、落地、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不斷實踐去提升、豐富這個體系,最終讓這個體系變得越來越完整。

確定策略之后,我們開始著手進行品牌體系的構建工作。

構建:從品牌字體到框架規范

1.  品牌字體設計

品牌設計體系的構想雖始于 2019 年初,但真正的準備工作則始于兩年前。在我剛接觸網易七魚和網易云信時,便發現了品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雖然沒有合適的時機進行品牌升級,但研究和嘗試則不斷地進行中。

在此期間,我開始著手設計一款全新的專屬字體,也就是之后的網易 B 端產品的統一品牌字體。

通過對于網易智企品牌調性的分析,以及未來發展的需要,我確定了品牌字體的基本調性:現代、簡約、剛正、大氣、品牌基因的融入。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作為科技類企業品牌的字體,它應該是有現代感和設計感。其次,為了適應不同的產品調性,同時傳遞出信任感,我希望它是剛正、大氣的。最后,作為品牌體系的載體,它必須具備專屬的品牌特征,才能以此為基礎形成統一的品牌體系。

因此,在字形的結構上采用了較為剛正的框架,干脆利落的同時,在轉角帶有一定的弧度。方中帶圓,剛中帶柔,形成美學上的互補。而在遵從中文字體結構的同時,也對筆畫本身進行了適當的簡化(比如勾,用切割式的筆畫代替上勾,但感知上仍然是勾),讓字體更具現代感與簡潔感。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而整個字體的靈魂,則是將網易的特征以筆畫特征的形勢融入字體中。貫穿始終、恰到好處,使其作為統一的品牌基因延續在品牌家庭中。

網易的建筑風格在所有公司的大樓中,都是屬于非常有識別性的。除了深邃而低調的色彩外,整個建筑從外形到地板、再到每個細節中,都將擁有獨特切角的菱形融入其中。因此,我將這獨有的菱形的四個邊單獨拆分,作為字體的基本筆畫。通過簡單的移動,四個邊正好形成了網易的首字母“W”。繼續移動,將其從兩邊的翅膀往中間壓,則形成了一個網狀的 XX 形狀——這不正是網字中間的圖形嗎?

網易建筑風格——網易的“W”——網易的“網”,網易的基因就這樣融入到字體中。而另一個更重要的特征,則是這四個筆畫與水平線相交,所呈現的統一傾斜角度——80度切角。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2. 初步制定框架規范,預先進行品牌升級

完成字體風格的定義后,下一步就是以品牌字體為核心,進行原有 2 個品牌升級的方案設計。

首先進行的是網易云信的品牌預升級。將網易云信的品牌字體以全新的字體風格進行重新繪制,并結合品牌圖形制定了全新的品牌框架。比如品牌圖形與品牌字體的間距,確定為字體高度的 1/2,而安全距離則定義為與字體高度相等間距等一系列規范。

通過初步的框架制定,一套圍繞著品牌字體的初步規范便制定完成了。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完成云信的品牌預升級后,又進行了網易七魚的品牌預升級。因為原有的品牌圖形存在一定的優化空間,除了品牌字體重新繪制與標準規范外,還對品牌圖形和品牌色做了升級,讓品牌圖形保持原有識別性的基礎上,更加圓潤、靈動,顏色也更具科技感。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通過兩個品牌的預升級,除了初步對整體框架規范進行了制定,也對品牌字體的品質和實用性也得到了良好的驗證,為接下來品牌升級工作的推進奠定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

標準化:設計文檔與流程規范化

1. VI 設計文檔

品牌設計不僅僅是完成圖形的設計,更重要的是使品牌在后續使用中更加規范,而品牌 VI 識別系統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文檔的初衷并非約束設計,而是使品牌設計的流程更加標準化,提升非關鍵環節的工作效率,讓設計師將時間真正聚焦于的品牌創意階段。

因此,我們制定了適用于不同場景的 VI 設計標準文檔。整個文檔的設計準則:一致性(整體框架、頁面結構高度一致)、專業性(文字表述、規范演示高度專業)、靈活性(允許在框架中的尋求靈活創新)。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封面樣式:推薦的默認為標準品牌色+Logo 圖形樣式,除此之外還提供了背景圖,在保持框架一致的基礎上,也具備了一定的靈活性。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封面樣式

目錄樣式:提供基礎版的 2 個模塊版式和 3 個模塊的版式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目錄樣式

內容框架:文字說明的區域與版式,內容區域的不同分割模式,盡可能地適應不同的內容需求。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內容框架

2. 品牌展示規范

在品牌的傳播和使用中,VI 識別手冊相對專業性會更強一些,而在平時的展示中,更多的會進行單獨的品牌展示。因此,我們也為此制定了不同場景下品牌的單獨展示規范,以及在標準尺寸(1920×1080)下的頁面布局、圖形顯示比例等規范。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品牌圖形單獨展示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橫式標準組合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豎式標準組合

3. 為新品牌制定 VI 系統

完成標準化的 VI 設計文檔后,下一步便開始著手進行新品牌的 VI 識別手冊的設計工作。按照我們已經制定完成的設計文檔,品牌 VI 識別規范的輸出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網易云信-VI 視覺識別系統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網易七魚-VI 視覺識別系統

最終,我們完成了兩個品牌的 VI 視覺識別系統,為后續的體系化推進做好充分的準備。

推進:發起會議正式確立體系

通過全新品牌字體與品牌規范的確立,并完成了 2 個品牌升級、1 個新品牌設計以后,我們將完整所有的準備工作整理成一個完整的提案。

下一步,就可以發起正式的品牌升級研討會了。會議目的是通過整體的背景分析與方案呈現,讓各相關方都能夠達成一致意見,最終完成正式的品牌體系落地。

1. 提前與關鍵相關方溝通,對齊目標

在準備好充足的方案后,如何推進并最終落地?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也是許多設計師比較不擅長的領域。想要順利的推進項目,光靠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正確的時間點,尋求各相關方的支持。

因此,首先就需要了解各相關方對于品牌現狀的看法,并通過現狀的分析,初步對齊我們的“項目目標”——即解決長期的品牌混亂問題,而這也是我解決問題的初衷。只有對齊了目標,我們才能站在共同的出發點,并在合適的事件拋出解決方案。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下圖是當時與其中一個市場側關鍵相關方溝通的過程。當我們分析完目前的現狀后,相關方對目前的現狀表示認可,并期待解決方案。這個時候,我們再將已經成熟的方案展示出來,才能讓相關方站在同一角度去思考問題,并最終認可解決方案。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之后,我以相同的方式詢問起產品側和其他側的相關方。大家在對齊目標以后,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也對我提出的解決方案非常認可。這時候,我們的項目便有了進一步推進的基礎。

2. 發起會議,正式推出方案

通過提前的溝通,確定了各相關方的態度,同時了收集了一些小小的意見,并對方案進行了微調。之后便與各相關方正式地發起了品牌升級會議。下面是這次會議的簡要過程:

會議開始后,我們首先進行背景分析。

為什么需要進行品牌升級?簡要分析 2019 年初智慧企業的品牌現狀,以及智慧企業未來的品牌發展方向:整體品牌感弱,品牌一致性過差,無法滿足智慧企業長期的發展需要。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同時,我們也對目前現有的品牌設計進行分析,發現了較多的問題。比如品牌字體的風格不統一、比例不一致、色值不統一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可以也可以通過品牌升級進行解決。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最后,隨著網易智企的快速發展,智慧企業的子品牌會越來越多,而品牌聯合推廣的頻次將會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品牌 Logo 設計混亂的現狀將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而我們的修正成本將會越來越高。

為了解決這幾個方面的問題,我們推出了最終解決方案——進行品牌升級,并建立網易智企品牌設計體系。

如何建立品牌體系?

通過策略分析與市場調研,以及未來網易智企發展的前瞻性思考,我們最終確定使用基因家庭式-進階版的品牌體系是最為合適的,即提取母品牌的關鍵特征,融入到子品牌中。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對網易七魚與網易云信進行了整體的品牌升級,并為所有新品牌制定了詳細的 VI 識別系統。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品牌升級會議 PPT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經過這套完整的方案闡述,大家在會議中一致通過了網易七魚和網易云信品牌升級的方案,并對以品牌字體+品牌規范為核心的品牌設計體系表達了正式認可。

3. 以規范對事業部 Logo 進行升級

品牌設計體系經過各方認可以后,推進主品牌的升級就輕松多了。由于原有事業部的品牌字體和品牌色存在一定的設計問題,在確定了品牌體系的標準字體與規范后,我們便順勢對事業部的品牌進行升級。

當一個體系被認可后,遵循這個體系就變成了理所應當。因此,網易智企主品牌升級的工作也得到大家的認同,并順利推進下去。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之后,我們同樣為網易智慧企業主品牌制定了詳細的 VI 識別系統。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 網易智慧企業-VI 視覺識別系統

至此,我們已經完成了現有的主品牌進行了整體的升級,網易智企的品牌矩陣已經初步形成。對比原有的品牌矩陣,整體品牌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同時,也將會對之后的新品牌形成良好的規范,并促使這個體系不斷地成長。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4. 發送郵件,全員通知并規范使用

通過會議并得到各相關方確認后,最后一步便是發送正式的品牌升級郵件了。

通過發送郵件,正式宣布品牌升級,并通知每一個關鍵相關方。這就相當于合同的最后一步,整體體系便正式地得到了確認、生效。同時也將 VI 手冊和設計文檔同步給大家,引導各方正確地進行品牌使用。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成長:體系的不斷自我生長

1. 不斷豐富的品牌矩陣

隨著網易智企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品牌也逐漸增多。從 2019 年初進行品牌預升級,到 2019 年底,我們一共推動了 4 個產品進行品牌升級,并以新的規范進行了 4 個新品牌的設計。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有了品牌設計體系后,大家對品牌設計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每當有新的產品需要進行品牌設計時,大家便會自覺地去遵循這個體系——“按照品牌體系的標準設計即可”?!拔覀冎恍枰凑阵w系來就行了,剩下的圖形創意工作就交給你們了”。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在此之后的每個新品牌設計,我們都按照標準化的設計流程進行,將重點的工作投入在圖形的創意上,而不是反復地去嘗試各種風格。我們的品牌設計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各方對于品牌方案的確定也變得順利多了,因為大家只需要判斷圖形是否符合產品特點即可,無需反復對比各種品牌風格。

2. 英文品牌規范的加入

隨著品牌設計體系的不斷發展,我們的品牌將不僅僅局限于中文,也會涉及到單獨的英文品牌。經過我們的長期實踐,英文品牌規范應運而生。

MCtalk 是網易發起,由網易智慧企業部主導的科技活動品牌:通過匯聚深度思維(Mind) 和頂尖創意(Creativity)來打造價值集合與傳遞的平臺。包含 MCtalk Forum 論壇、MCtalk Conference 峰會、MCtalk Live 分享、MCtalk Park 開放日和 MCtalk Academy 私享會等系列活動。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3. 周年數字品牌規范

隨著不同產品線周年慶,許多品牌會設計專屬的周年組合樣式。為了因為不同周年 Logo 而影響產品統一性,同時減少了不必要的工作,我們設計了品牌+數字周年的品牌規范。

每個品牌都可以應用統一的周年組合形式。讓不同品牌在周年組合中,也能擁有統一的品牌感。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但是,周年品牌規范的統一,并不意味著每個活動獨特性的缺失。我們仍舊可以圍繞數字+主題發揮出強有力的創意,為每次活動創造豐富的主視覺。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傳承:網易云商品牌設計

隨著品牌設計體系的設計規范與標準化文檔已經逐步成型,這份文檔可能會發送給許多設計師進行使用。但是,具體設計時,許多設計師可能會產生一些疑問,導致字體設計、圖形設計上面會出現問題。

那么,如何使用這份框架規范,正確地進行品牌設計呢?下面,我將以網易云商的品牌設計過程為例,大致演示一下這個流程。

1. 品牌字體設計

品牌字體的設計,我們在文檔中給出了統一的字體風格,以及目前已經設計完成的品牌字體。如果字體已經存在,則可以直接獲取,無需重復設計。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比如網易云商的品牌字體中,“網“”易”“云”三個字已經出現過,則直接取用,根據規范進行“商”字的設計即可。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字體的設計,大概有三個步驟:

確定字體的骨架:字體設計,首先要保證字形的結構準確,遵循漢字的書寫規律。否則,將會影響字體的易讀性,讓字體看起來不夠自然。這一步,推薦多去借鑒已有的一些優秀字體,網易正體的字形結構,參照了“方正正中黑簡體”和“黑體”這兩個字體,在設計時可以先研究相同字形的筆畫結構。

融入品牌基因:品牌基因,包含了橫線末端 80 度切角,折角處的圓角,勾、點的簡化處理等統一風格。同時,筆畫帶有細微的圓角,使字體本身剛而不銳。

整體調整,細節優化:最后一步,則需要憑借字體設計經驗,對筆畫進行優化,使其遵循字形結構的前提下,更嚴謹、更具設計感。這一步,若沒有相關經驗,建議與我或者有字體經驗的設計師進行探討。每個字體力求嚴謹、優美、更有設計感,以便未來其他設計師使用。

2. 品牌圖形設計

品牌圖形的設計,是品牌設計中最為關鍵的一個部分。設計師需要在契合品牌理念的基礎上,設計出最符合需求的品牌圖形。也需要讓品牌圖形在風格上保持相對一致。

在網易智企品牌體系中,推薦以平面化的圖形進行品牌設計。這樣能夠保證圖形足夠簡潔,并適應不同的場景使用。同時,品牌圖形應盡可能地與母品牌保證一定傳承、關聯性。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通常情況下,設計師需要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多個方向的嘗試。最終逐漸縮小范圍,直至最終方案的確定。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網易云商的核心概念是,成為企業的商業增長服務平臺。因此,“增長”這個概念應該貫穿于品牌圖形中。而云商的產品皆為 SaaS 產品,而“商”的首字母是“S”,因此,S 也成為云商的一個標志之一。云商的目標,希望打通企業營銷全鏈路,因此,全鏈路也成為附屬的概念之一。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因此,整個品牌圖形呈現的是一個向上增長的字母“S”,它像火箭一樣向上發射。而整個圖形,則由三段線條構成流暢的“S”線條,寓意三個品牌所形成“營銷全鏈路”的概念。

為了讓整個圖形更嚴謹、細節更完善,在大致確定品牌圖形后,設計師還需要巧妙地通過輔助線,去完善和優化整個品牌圖形。為了避免切角過于尖銳,也同樣在轉角處加入了細微的圓角,使其優雅而柔和,并且更好地與品牌字體相契合。

3. 品牌基因的延續

網易云商是網易智企旗下的商業增長服務平臺, 旗下包含網易七魚、網易定位、網易互客三大產品。因此,品牌的傳承性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巧妙地表現出其中的關聯性,是品牌圖形能否承載更多含義的關鍵。

在品牌圖形的風格中,網易云商的圖形使用了與網易智企相同的線形風格。同時,線條的傾斜角度,也延續了網易智企品牌圖形的 25 度傾斜。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在品牌圖形本身,則巧妙地融入原有的 3 個子品牌特征。比如線條末端傳承了七魚的魚形尾部,上下兩個線條傳承了互客的“互手相連”圖形,而線條前部的尖角則傳承了定位“精準尖頭”的圖形。

雖然這三個原有的品牌,之后將逐漸融合成新的品牌。但是,它們并沒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進行了延續。有延續、有情感、有溫度,才能讓用戶更有記憶度,也更能讓陪伴了這么多年的圖形有一個精神的傳承。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同時,整個圖形又像一個 DNA 雙螺旋基因,互相環繞增長。寓意網易云商,將成為企業的增長基因這一概念。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最后,通過統一的品牌框架規范,將品牌圖形與品牌字體進行結合,形成了最終的完整方案。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4. 制作完整品牌 VI 識別系統

最后一步,便是按照 VI 標準文檔,快速進行品牌 VI 識別手冊的設計。標準文檔中已經覆蓋了基礎的品牌使用規范,如果需要增加規范,可以按照相同的版式進行手冊內容的新增。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生態:品牌體系的長期價值

隨著更多品牌的加入,品牌設計體系的大家族也變得愈發豐富了。我們不僅獲得了一個高度體系化的品牌矩陣,同時也形成了一套更、更規范的企業品牌設計流程。并且,隨著我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逐漸也吸引了更多品牌加入到這個體系中…

1. 自我成長的字體庫——網易正體

在每次新品牌設計的過程中,都會遵循統一的字體風格進行新字體的繪制,品牌字庫也因此不斷豐富。我們希望它最終將成長為一款完整的品牌字體,并對其進行了正式的命名——網易正體。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我們并不刻意去“生產”字體,而是讓其自然地隨著新品牌的加入不斷的成長。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我們將字體的設計權交給設計師,但我們仍舊會對每個字體進行評審。除了字體風格的統一之外,我們對字體本身的基本要求也同樣嚴格,比如字形結構的正確性、字體美感是否達到標準等。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隨著品牌體系的影響力越來越廣泛,我相信我們的品牌字庫也會越來越豐富、完善。我們也歡迎更多的內部品牌遵守這套規范,一起加入網易 B 端品牌設計體系、網易正體的“共創計劃”中。

2. 標準化的設計流程,更高的設計效率

通過對于整個設計流程的優化,我們將品牌的框架規范設計、品牌字體設計、品牌 VI 規范這幾個流程進行了標準化,以此來提升整體的設計效率。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設計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專注于前期的品牌圖形與概念的創意上,而之后的工作可以用這個標準化的流程來完成。更重要的是,這并不是單純設計層面的流程,二是經過整個團隊確認的流程。 因此,只要圖形創意獲得通過,那么后續的流程便可以快速完成可出產出,無需再次與各方確認。

通過實際的測算,對于傳統的設計流程,我們可以將品牌字體的設計時間提升越 60%(如果字庫足夠豐富,那就是 100%了),整體規范輸出效率提升 80%。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最終,我們通過這套標準化的規范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同時逐步構成了非常完整的品牌體系。我們也希望這套標準化流程能夠幫助更多的品牌。

3. 圍繞品牌體系的內部生態

我們通過不斷的品牌設計與升級工作,通過不斷成長的品牌、不斷完善的標準化流程,最終完整了網易智企的品牌設計體系的建設工作。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基于所有的 VI 規范都是同一標準的,所有場景的規范可以任意組合、替換,這使得我們可以以統一標準輸出給市場、產品人員,并逐步去建立后續的統一規范。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隨著品牌體系的完善,我們的推設計廣體系、產品設計體系才有了建設的基礎。圍繞市場側,我們建立了統一的推廣體系,用以規范線上線下的推廣輸出規范,產品官網的規范以及活動頁等規范。而圍繞產品側,隨著品牌體系的認同,FishDesign 的統一使用得以有了“群眾基礎”,并基于樣式組件化+規范體系化建立了產品設計體系。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總而言之,品牌體系是所有體系化的基礎,也是智慧企業設計體系的核心。只有頂層品牌的統一,才能在頂層認知上影響每個產品線,并逐步去引導中層、底層規范的統一。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2020 年下半年,網易智慧企業的中文名已經正式升級為網易智企,歡迎關注我們的產品~

4. 更大的影響力,“B 端品牌體系”共創計劃

我們為什么要建立品牌體系?

回到最初的原點,除了幫助網易智企解決當前階段的品牌問題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在網易內部建立一套指導性品牌設計規范與流程。

設計不僅僅是純粹的創意性,也不是片面的規范性。

體系的目的并非強制性的規范(我個人并不推崇毫無意義的統一)。體系的目的在于引導性、在于選擇性。我們希望提供的是一個基礎標準和流程。也許某個產品的設計師并不擅長品牌設計,也許大家有這套體系需求,那么大家可以有一套高品質、的品牌設計與落地流程。

也許某個產品線覺得這套體系不夠滿足目前的現狀,但對于品牌的基本標準不清楚,對于品牌設計流程不夠清晰。那也可以這套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借鑒這套設計流程。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如何構建品牌體系?來看網易智企品牌體系化建設實錄!

基于這個目標,我們已經將品牌規范與標準文檔進行了小范圍的開放試驗。截止到 2020 年的上半年,已經有多個品牌開始使用這套標準化流程進行品牌升級與規范輸出,比如網易易盾、網易輕舟、網易疾風等。

品牌設計體系更大的價值在于——幫助品牌快速建立秩序,將時間留給創意。而體系本身,也會因為每次的創意,變得更豐富、更完善。通過不斷地正向循環、自我迭代,最終成為一個更大生態。

在無序中尋找秩序,在秩序中尋找創意,讓世界變得更有序、更有趣、更美好。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Jady13_劍杰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設計的概念

鶴鶴

什么是設計?如何定義設計?

設計概論的系列文章是從新設計概論與應用的課程中分裂出來的,整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參考了100多本設計概論,藝術概論,設計史等書籍的知識,屬于非常專業知識。設計概論作為設計的最深層的知識,不應該只應用于考研與學術研究,我個人很希望把這些研究型知識作為應用型知識的參考。


如果問設計師設計是什么,可能大多數人都回答不上來。設計只注重表面形式與風格,就無法產出有深度的作品。每天都在看流行風格與設計趨勢,而不探究和挖掘設計的本質相關的知識,設計思維就會被形式所困,風格所限。



目錄


1. 第一個故事(電話機)

2. 第二個故事(瓦西里椅)

3. 設計的萌芽

4. 思維延伸(快速過稿)

5. 再延伸(自我思維)

6. 語言與語源




第一個故事


在理解設計的概念之前,我們先講兩個關于設計的小故事,第一個故事,在1876年3月,亞歷山大·貝爾申請了電話的專利,早期的電話是壁裝式的,是裝在墻壁的,上面的兩個鈴鐺起到來電提醒的作用,下面是聽筒和話筒;貝爾申請完專利后,同年他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電話信息,1年以后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從此改變了人們的通信方式。

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3/3-1922年8月2日 


過了61(1937年),美國藝術設計師亨利 · 德雷夫斯,為貝爾公司設計的以塑料為材料的電話機,如下圖所示,別看它表面很光滑像金屬,其實它的外殼是塑料材質;

undefined

塑料材質電話機  型號Model 302


金屬材質的電話機長這樣,觀察細節它有撥號盤是用黃銅做的,外殼就是金屬的;以塑料材質的電話機迅速代替了以金屬為材料的電話機,塑料的成本低,做工工藝要求更低,就這樣,塑料材質的電話機迅速風靡全球,影響至世界;

金屬材質電話機  貝爾電話MFG公司


那我們縱觀電話的發展來看,電話一直不斷的進行創新,如金屬材質變為塑料材質,座機變為手持電話,還有諾基亞經典手機3210和蘋果Iphone12智能手機的出現,都是在滿足人們的諸多需求;直到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手機后,現代智能電話不僅成為了人們必備的通信設施,也成為了人們娛樂和工作的智能工具。

 史蒂夫·喬布斯



這里我們就要思考一下!

為什么要不斷進行電話改進?

進行的創新與創造?

 

  


第二個故事


我們坐過的或者見過的鋼管椅,如圖所示比較現代化的椅子,這種椅子就是用鋼管作為骨架的椅子,它的原型,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把鋼管椅,是由包豪斯設計師馬塞爾 · 布魯耶設計的,也就是他做的這個椅子。

馬塞爾·布魯耶與瓦西里椅


椅子尺寸是79×79×79厘米,最大高度42厘米;背靠與座面采用皮革、帆布材料,1925年生產,他的設計靈感來自阿德勒自行車的把手,這里有點抽象,我們找一個實際例子進行對比,大圖就是阿德勒自行車,自行車把手和椅子外形很像吧。為了紀念他的老師,抽象藝術大師瓦西里·康定斯基,就把這椅子命名為“瓦西里”椅。

現代鋼管椅的設計是瓦西里椅的延伸

 

講完故事我們需要思考一下。電話機由金屬材料改為塑料材料,改良的意義在于要滿足當下的需求進行的創新與制造;而瓦西里椅不管是以阿德勒為原型進行設計,還是現代椅子以它為原型進行設計,設計的特性都是在原有的思維基礎上進行創新與創造。電話機和椅子的創新都意味著“設計是思維形成的過程”,這也是設計本身的概念。

 



設計的萌芽


上面講的兩個故事因貼近我們的生活,所以理解起來沒什么難度。其實這里用“設計的萌芽”來解釋這個概念似乎更合理。


設計的萌芽是從舊石器時代開始的,當時人類對一些天然的石塊(瑪瑙和石英巖等)進行石器的打制(通過敲打的方法進行工具的制造),打制的方法有幾種,分別是錘擊法,碰砧法,砸擊法,間接打法,石器的制作是通過對各種石頭的敲打制成的。

舊石器時代特點 - 打制石器


而新石器時代的到來,人類利用骨頭、石頭和木頭等材料,通過磨制的方法來制作各種各樣的石器。后來通過改變材料的物理性質為嘗試,做出了手工藝美術代表——陶器。

新石器時代特點 - 磨制石器


新石器時代的器物注重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結合,滿足物質需求與審美需求的需要。作品有陶鷹鼎、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漩渦紋罐、弧邊三角紋彩陶盆等,石器時代也意味著設計活動的產生。

陶鷹鼎 -代仰韶文化 (約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從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以及人類開始使用工具1利用工具2進行藝術創造活動3 ,新的思維不斷發展和形成,就意味著設計是思維形成的過程。


注解12:磨制的石器、陶器、畜牧業、手工業和原始農業這些新時期石器的根本標志的出現,就足以說明人類開始更有效地使用工具和利用工具。


注解3 :設計活動是依存于最早的藝術活動中的,也可以直接說設計源于藝術;但藝術的起源一直都是斯芬克斯之謎;而我只能通過格羅塞的著作《藝術的起源》中尋找一些信息。


第三章 - 原始民族 開頭寫到“藝術的起源,就是文化起源的地方”;

第四章 - 藝術 章節中寫道“無論什么時代,無論什么民族,藝術都是一種社會的表現,假使我們拿它當作個人的現象,就立刻會不能了解它原來的性質個意義;是不可以理解,孤芳自賞的各類藝術形態均是社會現象的縮影呢,這個還挺值得探究的。

 

 

思維延伸


我們確定了設計是思維形成的過程后,根據“兩個故事”和“設計的萌芽”進行理性的推斷,就可以得出設計的定義。從廣義的角度去理解,人類一切創造性活動和造物活動都可以稱為設計;


狹義角度去理解,設計就是構想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以人為本,通過系統化的方法去滿足消費者的市場需求,進而產生功能價值審美價值。

 

我們只理解設計的概念(設計是思維形成的過程)和設計的定義是遠遠不夠的,知識是拿來思考拿來使用的,所以這里就要利用“設計是思維形成的過程”這個核心概念,看它能引發什么新的思考,能得哪些相應的體現。


首先要考慮的是 “為什么不能快速過稿” 的問題,設計師是設計思維,客戶是戰略思維,設計思維考慮的是設計的審美與功能的問題,戰略思維考慮的是成本控制,轉化率,市場滲透,品牌統一化等等一系列問題;設計師與客戶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思維不同就會產生摩擦與碰撞,造成意見和觀念不一致的結果。所以人們的思維模式與認知影響了設計,影響了設計的形成。


當設計思維與戰略思維不同頻,不同步的情況下,就會產生矛盾與分歧,互相不理解,互相不配合,甚至各自強行給對方灌輸自己的思維模式與認知,最后完全由客戶來指導設計師做設計,進而破壞了設計的意義與作用。
相反,讓兩種思維同頻,設計師理解客戶,客戶理解設計師,出來的稿子就能更準確,更能符合實際的客戶需求與市場需求,最終就可以實現快速過稿。怎么讓思維同頻,快速的建立起互相理解的過程呢,這里是有方法的。


客戶理解設計師的方法是,設計師通過闡述自身的設計理念來讓客戶更有代入性的去理解你的設計目的。設計師理解客戶的方法,是通過較為客觀的研究與分析,來更深入的理解客戶的需求。這就需要掌握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從中進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對癥下藥設計出適合客戶并滿足需求的設計。


一手資料有兩個維度的考量,分別是調研方法研究和圖文影像資料的研究,調研方法研究里面包含幾種研究方法,分別是對人,事,物,環境的觀察、直接溝通、客觀分析、角色互換、采訪(電話/微信/郵件)、問卷調查、小組討論、民族調查研究(社會性),內容比較多就不講了..



調研方法研究(研究方法)

客觀分析采訪(電話/微信/郵件)

問卷調查
小組討論

民族調查研究(社會性)


圖文影像資料研究(資料收集)

自媒體 / 小視頻

宣傳片

圖片資料

現場拍攝

文檔資料

錄音

音頻資料

草圖和繪畫

H5小程序

 


再延伸


如果說設計是思維形成的過程,那我們設計師的自我思維就直接影響了設計的形成。如我是一個固步自封的設計師,自我思維是封閉的,那又怎么能做出包羅萬象的設計形式呢!


自身知識儲備不足,又怎么能設計出有層次,有高度的作品呢!正如克萊夫·斯特普爾斯·路易斯(C.S路易斯)說過:你的所見所聞決定于你所站的位置以及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自我思維越完善,知識儲備越豐富,看待設計的角度就會變得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會更多。

 

思維知識可以擴展延伸出“自我思維”“自我控制”“自我認識”“思維態度”“興趣點與好奇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認識”等!


思維知識延伸(基于設計的概念)

自我思維 - 心理學家日莫曼(B.JZimmerman)提出了著名的關于自我思維和自我監控結構;

自我控制 - 自我檢查和分析 / 主動糾正偏差 / 及時反饋信息

自我認識 - 自我觀察 / 自我圖式 / 自我概念 / 自我評價

思維態度 - 心理結構三大因素(認知因素 / 情感因素 / 意向因素),態度的特性(社會性 / 針對性 / 協調性 / 穩定性 / 潛在性),態度的功能(對社會性的判斷 / 忍耐力 / 工作效率),態度的形成(欲望 / 知識 / 個體經驗),態度的改變(順從階段 / 同化階段 / 內化階段)..

興趣點與好奇心- 通過尋找興趣點與激發好奇心的方式來調動我們的主觀能動性 / 內驅力與外驅力

內驅力 - 缺少興趣的誘因,就會造成工作不飽的自身問題。對所做的工作沒興趣就不會覺得滿足,對設計知識缺少探索心理,不會喚醒你自身的緊張狀態,是缺乏內部驅動力的表現。

外驅力 - 缺少好奇心的誘因,就會造成工作不飽和的環境問題。每天你都在重復同樣的工作,做著類似的視覺效果,處理類似的業務需求,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把你對設計和其他知識的好奇心給磨滅掉,是缺乏外部驅動力的表現。

 


語源與語言


從語言的角度去理解設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語言中找到最早描述藝術與設計的概念,就能更好的去理解設計,并能通過更客觀的角度去理解設計的概念與定義。

undefined

在希臘語言體系中,希臘語Tekhné(τ?χνη)是“藝術”的意思,這個詞也有“技術”和“技藝”的意思。

undefined

古希臘人理解的“藝術”涵蓋范圍比較廣,其中包括音樂,繪畫,雕塑,手工業,農業,醫藥,烹飪等。在古希臘人眼里,藝術(審美性)與技術(功能性)是不同的且又不能獨立和分離的活動。



其余內容就是課程的知識了!

語源的源頭

英語體系中對Design的定義

Design的名詞釋義

Deisgn的動詞釋義

Design的語義

考研知識梳理

..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羅耀_系列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關于卡片設計的分析與思考

鶴鶴

卡片是APP常見的設計形式,它既有好處也有弊端,因此需要根據場景和內容確定展現形式。本文從四個方面對卡片設計展開分析。

卡片是移動端產品常見的設計形式,廣泛用在各類產品和場景中。卡片自帶分割屬性,讓它成為了頁面布局中的利器。但是卡片也并不是萬能的,分割帶來的間距影響了閱讀場景的沉浸式體驗,同時也會增加整個頁面的長度,因此需要根據場景和內容確定展現形式。


一、常見的卡片形式


在移動端產品中,承載著圖片、文字等內容的矩形區塊,就是我們所說的卡片。根據展現形式,卡片基本可以分為3大類。


undefined


1、邊距卡片


邊距卡片在頁面設計中應用更加廣泛,通常采用帶圓角形式,利用陰影以及四周的邊距形成頁面留白,從而產生更加強烈的“存在感”,同時增加了頁面的層次感,讓頁面更加靈動。


undefined


2. 懸浮卡片


懸浮卡片主要用于功能集合或者頁面內容擴展場景,目的是提升頁面的操作效率。例如微信聊天界面下拉出現的小程序卡片,高德地圖首頁卡片,或者iOS系統隨時可以調用的系統控制卡片和消息卡片。


undefined


3. 通欄卡片


通欄卡片只保留上下邊距,通常不會增加陰影,邊框線等樣式。主要用于頁面內容分組,提升內容的可識別性。


undefined


二、卡片設計價值分析


卡片可以通過邊框線、陰影、背景色等特征形成獨立內容結構,通過邊距與其他內容區分,從而形成其獨有的設計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更加清晰的頁面結構


相較于無邊框設計或者分割線布局,卡片可以進行信息歸納組合,劃分出更加清晰的組織結構,實現復雜內容的簡化處理。


例如“我的淘寶”頁面,在老版本中采用了通欄卡片,整個頁面信息結構已經比較清晰了。但是隨著頁面內容的增多,在新版本中頁面內容全部采用了邊距卡片的形式,并且融合了橫版卡片和豎版卡片兩種方式,增強了內容的獨立性,層級更加清晰。


undefined


同時邊距卡片形式有利于場景的拓展,例如“我的淘寶”頻道在618期間,插入了618活動樓層,在視覺表現上毫無違和感。


undefined


2. 重點信息突出展示


卡片設計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邊界塑造出來的整體性。一方面可以讓用戶感知到內容的歸屬層級,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卡片背景色,加強用戶對內容的感知。


例如網易嚴選、天貓會員店的開卡福利,都采用了更加鮮亮的背景色,相對其他模塊更加突出,能夠快速抓住用戶注意力。


undefined


3. 多層嵌套提高空間利用率


卡片作為一個獨立的信息集合容器,具有XYZ三個方向的內容擴展和疊加特性,可以提高空間的利用率。


由于移動端頁面設計主要為縱向的信息流,通??ㄆ饕獮閄方向的交互操作,例如左右滑動等。Y方向主要為“點擊”操作實現卡片內容的擴展,避免與縱向的滑動手勢操作產生沖突。


undefined


Z軸方向主要是內容疊加展示,用戶只能看到一個卡片內容,完成一個卡片操作后,才能查看下方的卡片內容。


例如知乎中“回答問題”中的卡片設計。用戶除了按鈕操作,可以左右滑動快速忽略卡片內容。交互方式簡單有趣,可以帶給用戶比較強烈的挑選快感,不過卡片內容挑選是一次性的,如果用戶選擇忽略或者放棄卡片后,內容是無法再次查看的。


因此理論上講,Z軸的交互形式可以疊加無數的的卡片內容,擴展性更強。但是不可逆的操作方式,需要考慮到對產品目標的影響。


4. 更加靈活的交互方式


卡片作為獨立的模塊,可以融入各種交互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加快捷的操作。


例如今日頭條中的信息卡片,集合了轉發、評論、點贊等操作功能。此外卡片本身也可以增加交互操作,例如微信中卡片左滑和長按,可以激活級聯操作選項。


undefined


卡片內容也支持多種展現方式,能夠主動為用戶呈現更多的信息,引導用戶關注。例如商品橫向和縱向的自動滾動、放大展示等。


undefined


App Store 中的“今日”頻道中的卡片,點擊可以直接顯示APP詳細信息,相比頁面跳轉方式,給用戶帶來了更加自然的交互體驗。


undefined


三、卡片主要的應用方法


1、規范化應用


為了保持整個產品界面一致性,在各個頁面中都需要遵循統一的設計規范。我們看到京東版本中,在“我的”頻道頁面,卡片設計采用了通欄圓角式設計,與搜索結果頁樣式保持一致。


undefined


2. 提升視覺體驗


卡片設計會影響到頁面整體的信息層級以及視覺動線變化。


例如通過支付寶首頁改版前后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改版后,金剛區去除了白色背景,提升了icon在整個頁面中的視覺層級,從而強化了用戶對新增功能的感知。


原來的通欄卡片變成了邊距卡片,整個頁面層級更加清晰,用戶對界面內容定位更加準確,減輕了用戶在瀏覽過程中的認知負擔。


undefined


3. 形式跟隨內容


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我們如何判斷是否要采用卡片形式,以及采用何種卡片形式呢?


除了遵守系統設計規范外,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形式跟隨內容”。


卡片受到形式、尺寸所限,通常只是作為頁面組成元素,承載功能入口的作用。在不同的場景中,卡片的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需要依據內容和目標定位來確定表現形式。


我們可以大概總結下主要的形式:

  • 列表式卡片列表式卡片通常用在設置頁面或者“我的”頁面,主要采用通欄卡片形式。內容大多采用“icon+功能名稱“的列表方式。主要目的是引導用戶定位功能入口,輔助展示內容狀態即可,不需要承載更多的信息。

  • 九宮格卡片九宮格卡片同樣采用“icon+功能名稱”的形式,通常用在功能數量不多的場景,相比較列表式卡片,信息可讀性更強,更容易識別。


undefined


4. 單一列表卡片


該類型卡片并不多見,高度尺寸較小,主要以標題來吸引用戶。為了增強用戶的感知,通常會出現在頁面中識別性較高的位置。


undefined


例如喜馬拉雅“私人FM”的入口卡片。為什么不采用更有吸引力的展現方式呢?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內容所決定的。

私人FM欄目中內容并不固定,通常是自媒體的內容集合,類似于榜單,無法保證每條內容對用戶的吸引力。所以僅僅作為入口推廣給用戶。而喜馬拉雅中的音頻更多的是主題性的內容合集。


例如下方的“猜你喜歡”中內容,圖片和標題都可以給用戶明確的內容引導,所以更容易吸引用戶,因此需要優先保證該欄目內容的露出。


那么為什么不直接放在金剛區呢?可能是因為金剛區內容有限,也可能是激發內容生產者的積極性,采用了引導性更強的展現形式。


同樣近期支付寶“財富”頻道中上線了直播卡片,也采用了單一列表卡片的形式。所以單一列表卡片形式,適合于既希望增加一定的內容曝光,又不會影響核心內容的露出場景。


5. 內容型卡片


內容型卡片包含的信息形式更加多樣化,例如文本、圖片、動圖、視頻等,承載的信息量更大。


最為典型的就是今日頭條、微博等資訊社交產品,既需要為用戶營造出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又不能讓用戶在大量的內容中迷失了方向。因此這類產品主要采用通欄卡片,在內容呈現和瀏覽體驗中做到平衡。


undefined


四、卡片設計注意事項


1、避免太多層級嵌套


雖然卡片中可以嵌套多個層級的內容,但是為了保證內容展示和瀏覽體驗,需要避免太多內容的嵌套組合。特別是單個卡片中,避免多個卡片并排展示,造成內容展示過于碎片化,增加用戶的瀏覽負擔。


2. 造成縱向空間浪費


由于卡片必須要增加上下間距形成獨立空間,會導致頁面的長度增加。因此對于內容結構相似的模塊,如非必須,不要盲目采用卡片形式。


例如通訊錄,微信朋友圈、商品搜索列表頁面等,采用了簡單的分割線進行內容區分。既避免了頁面空間的浪費,又提高了用戶的瀏覽效率。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子牧先生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論一致性設計那些事

濤濤

為什么ui要有一致性設計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次性設計

一次性設計就是,我今天投入成本完成了一個界面或者營銷需求,但也只是完成了這個需求而已,今后再碰到類似的需求依然吃癟,還得重新投入一輪成本。這種設計就好像一次性的碗筷,用后即扔,非常非常得低效,它不僅沒有辦法復用,而且無體系、非模塊的處理方式非常摧殘設計師的精力。


所以保持一致性設計也是可以提升操作的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延續品牌定位……而且一致性設計是UI和開發交接的一種很好的辦法。


一致性設計的好處


對于開發團隊而言

1.復用資源,降低設計成本

很多不同的界面中會用到同一個資源,如果見一個重做一個,會很大程度浪費設計的人力資源


2.產品風格及體驗不易出問題

因為資源的復用,能基本保證整個產品的風格不跑偏,而在用戶體驗上,也起碼能保持在一貫的水準


3.新人可以快速上手

比較大型的項目中如果人員流動率較高,一致性就相當有必要了。新人先閱讀規范后更容易展開工作,根據一致性也能更快了解當前產品


4.程序能提高開發速度

主要也是因為能夠復用自用資源,有些界面和控件,程序甚至無需找設計出資源,在產品策劃指導下可直接開發


對于用戶而言

1.對界面和功能操作的認知統一,學習成本低

熟悉過主要界面/功能后,在其他界面/功能中能基本自由操作


比如在北京開車是靠右行駛,到上海你不用學就知道也是這樣。因為中國道路交通相關法律中對此是做了統一規范的。要是這一點不一致的話,到上海突然讓你靠左行駛,你肯定要適應一段時間并難免犯錯.....


2.提高操作效率

在降低了認知成本后,用戶很容易就熟悉了產品的設計風格,那么操作起來自然也更容易上手,效率也更高


3.加強對產品(品牌)辨識度

別人一看很容易辨識出:哦,這是某某等那個產品

常見的產品中保持一致性設計的例子非常多,相信各位天天見,我就不啰嗦了。


一致性的規范提現在哪里


什么是設計規范?

設計規范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網上相關的文章也非常多,但我相信有很多設計師對設計規范的理解還是比較模糊,認為設計規范指的就是字體,顏色,控件規范那些,這種理解其實是比較狹隘的。

于我而言,設計規范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設計規范是針對特定產品所制定出來的一整套產品標準,包括流程標準,技術標準,設計規則等等。

今天就只來說最基礎的幾個小方面(也算是干貨滿滿了)

  • 顏色

  • 字體

  • 組件

  • 交互

其他的一些需要大家根據自己的產品定義



顏色


顏色的搭配和選擇影響著產品最后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合理的顏色配比能加深用戶對品牌的印象。色彩無處不在。

那我們如何去定義顏色規范呢,下面本人分享一套規范,小伙伴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產品進行套用(如果不對大佬勿噴,一起學習)

1.定義基本的顏色

首先要定義基本色。理想情況下應該有1-3個基本色與產品相關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使用純白或純黑色。白色(#FFFFFF)的顏色亮度為100%,黑色(#000000)的亮度為0%,這種強烈的對比在閱讀或操作時會使眼睛疲勞。
最好的辦法是     確定灰度色,灰度色適用于大多數界面設計。由于灰色度的H值和S值沒有變化,所以只要改變B的數值就能形成一套色板。


基本顏色的使用場景主要是


  • 突出顯示重要的界面狀態或信息

  • 在交互方面:如文本字段切換、復選框等

  • 提供視覺反饋,如新的消息等


2.60%30%10%配色原則

根據數據反饋60%+30%+10%是是整體畫面最有平衡感,也是用戶最滿意的方案引導用戶的視線從一個CTA區域平滑移動到另一個區域。


配色規則如下:


  • 60%的空間用于主色調

  • 30%是空間輔助/次要顏色

  • 10%是強調色或引導色

如圖

按其他順序搭配,它仍然有效

3.了解受眾

好的用戶體驗的關鍵是理解受眾。顏色在這里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顏色的選擇會影響用戶與產品交互時的感受和情緒。

  • 你需要考慮的問題

  • 誰是你的目標受眾?

  • 他們的年齡?

  • 產品的專業化是什么?

  • 你想讓產品喚起什么樣的情感?


注意:與團隊討論選擇時,請始終關注這些問題。

4.色重對比

如果你想把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操作上,最好使用強對比度的顏色來幫助用戶找到焦點。


對比度幫助用戶區分各種文本和非文本元素。更高的對比度使圖像看起來更舒服,通過對比檢查可以有效地評估顏色的搭配。



一個快速檢查顏色飽和度是否統一的方法:


畫一個顏色為純黑(#000000)的矩形,填充模式選擇“飽和度”,覆蓋在色板上,色板上的顏色會出現飽和度的變化,以此來檢查配色的飽和度是否相同。


通過這種小技巧檢查顏色的飽和度,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


5.命名方式

在系統中使用顏色時,請始終為每種顏色提供確切的名稱。保證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能理解該名稱,很容易就能引用特定的顏色。


最好使用功能性詞語來描述UI中的顏色,例如積極、警告、主動等。



另外分享一些將圖像生成調色板的實用工具:

  • Coolors.co/image-picker(Web app)

  • Alembic(Sketch插件)

  • Image-Palette(Figma插件)



字體

在項目中文案風格也要和產品定位統一,各個界面出現的文字提示等要風格統一。

主要從五個方面入手


  • 類型

  • 字號

  • 字重

  • 行高

  • 行寬

類型

iOS設備的系統默認字體,中文為蘋方,英文&數字為SF UI Text。

Android設備系統默認字體,中文為思源黑體,英文&數字為Roboto。

字號

不同的使用場景,文字的字號也不相同。文字的主使用場景分為: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正文和提示文字 。

通常最小字號為12px也有文字最小字號為11px的,特殊情況下,字號為10甚至可能更小,例如標簽里面的文字。

字重

字重就是指字體筆畫的粗細。字重的等級是用來標明同一字體家族中不同粗細筆畫的字型。


UI設計中,常用的字重有兩個,一個是常規(Regular),另一個是中黑體( Medium)。

正常文字使用常規體(Regular)。當需要突出層級展示,增加對比時使用中黑體( Medium),中黑體( Medium)常用于標題。



行高

字號大小等于文字高度,如下圖所示,字號為16時,行高設置為16,那么其行高也是字體本身的高度(16pt)。

行高= 字號 + 行間距。

如下圖所示:行間距距離文字上方為3pt,行間距距離文字下方也為3pt。字體高度為16pt。

行高(22)= 字號(16) + 行間距(3+3)。


在界面過程中,需要規范字號大小和對應的行高。不然的話會存在設計布局問題。


舉個例子,設計一個標簽時,當字號為14時,行高為20,那么為了保持視覺上字體到四周距離相同,那么上下間距為4,左右間距為8。

因為行間距的存在,不能將上下間距和左右間距設置相同。

如果行高設置為14(文字本身大小),那么上下間距應該也為8pt,而非4pt。


如下表格為iOS設計指南建議字號和對應的行高對照表。



下圖是Sketch默認字號和行高對照表


可以看出iOS建議字號行高的對照表和Sketch默認的不一樣。


 
Sketch視覺稿到了開發實現,字號和對應行間距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這樣會導致還原度出現問題。
解決行高無法完美開發還原的辦法有兩個:
1、將行高設置為字號大小,這樣的話,就不存在行間距的問題,可以保證完美還原。但是由于一倍行高會導致有些機型的字被切掉。
2、使用字體插件,這樣它可以自動修復Sketch文檔中的字體行高,做到Sketch中字體行高與開發中字體行高100%還原。


行寬

行寬=字體寬度+兩側距離字體的寬度


行寬作用于文本范圍,如下圖所示:


將行寬拉長,代表著設置了文本內容范圍,文本距離右側語音圖標為12pt,表示當文字內容距離語音圖標12pt時,文字打點或截斷展示。



組件

組件的使用場景有很多今天借一個例子來分析和總結,讓大家了解和認識組件的使用和規范。

那就來個最基本的:頂部欄設計

  • 組成

  • 變化

  • 交互方式

來認識組件的模式和規則


頂部欄的常見樣式


頂部欄是什么樣子,它由什么組成?

通常,頂部欄提供有關此頁面總體的信息,以及用戶可能對該頁面進行的潛在操作。常見的頂部欄如下所示:

頂部欄中常見的組件包括:標題、容器、操作項、導航圖標等,接下來為大家逐一介紹各個組件的使用。

頂部標題通常與底部導航一起使用,共同解釋頁面的信息。

如果一個頁面中底部導航只有圖標沒有文字解釋,用戶有可能不了解圖標的意思,那么解釋頁面信息的重任就落在了頂部欄的標題上。

大多數情況下,標題位于頂部欄的中間,有時也會在左上角有一個很大的標題作為導航(IOS應用中)。除了解釋頁面的目的,大標題還可以用于品牌推廣。

標題也可以解釋用戶在這個頁面上執行的操作。例如,當用戶想修改個人資料時,標題會顯示“edit profile”,用來解釋操作。

有時,在頂部欄主標題的下方會有補充文本,這樣方便為用戶提供更多的信息。

容器的趨勢越來越不明顯。容器通常是灰色或者不飽和的顏色,有時容器也會使用品牌主題色,起到宣傳和推廣品牌的作用。

操作項通常以圖標和文本按鈕的形式出現在頂欄上 ,當需要時可以在頂欄上顯示0-4個圖標或文本按鈕。

在不同的頁面中操作項可能代表不同的含義,但一些常見的圖標/操作遵循著一定的規則:


1、返回:當用戶進入第二/第三層級頁面時,“返回”通常出現在左上角。單擊“返回”圖標可引導用戶回到原始頁面。

2、關閉或取消的位置不固定,可以在左側也可以在右側,具體取決于是否有其他操作。


這里討論一個常見的問題,頂部欄中“返回”和“關閉”分別應該在什么情況下使用:使用“返回”:當用戶在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中需要不止一步的操作,或者在該頁面上沒有一個簡短而明確的目的時。使用“關閉”:表示一個完整的單頁操作,它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在頁面上執行特定的操作實現特定的目的。


3、個人資料或帳戶有時會出現在頂部欄上,以方便用戶編輯個人信息,設置或切換帳戶。

4、添加或搜索可幫助用戶瀏覽更多內容或者擴展他們感興趣的區域,通常出現在右上角作為易觸摸的目標。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關注,頂部欄上的圖標/文本按鈕通常是線性圖標而不是填充圖標,并且是非飽和顏色除非它們確實想吸引用戶的注意,或者為了提示用戶進行操作。


搜索頂部欄 

使用App時我們會發現,有的頁面頂部欄中沒有標題,而是增加了一個搜索框(淘寶首頁)。

根據特定的需要,可以將搜索用在不同頁面的頂欄上,因為它在用戶瀏覽內容時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價值。

什么時候放棄使用頂部欄?


當頂部有很多內容時,一些App會讓頂部欄變得非常簡單甚至完全舍棄。

在Robinhood頂部顯示最重要的用戶信息——每日投資增長,右上角只有一個提示文本按鈕,用來邀請好友。


放棄使用頂部欄的常見案例是個人資料頁面。這樣做的目的是自我暗示,這個頁面自己可以掌控,個人信息在頂部占據了很大的空間。


 

頂部欄的交互模式

一個頁面中可以有很多交互發生,有時頂部欄需要通過改變樣式或內容來反映交互動作。

反映滑動位置 


下滑出現頂部欄:當頂部欄有許多重要信息但又占用大量空間的情況下,頂欄的內容可能會根據滾動位置而變化。當用戶下拉頁面以獲取更多內容時頂部欄會出現。

 

下滑隱藏上拉出現:另一種形式是在Google搜索中,用戶向下滑動頂部搜索框會隱藏(Google猜測用戶希望集中精力瀏覽內容),但是只要用戶向上滑動,中止瀏覽過程,頂欄搜索框又會出現。


 


不管交互形式如何,這類頂部欄能在用戶需要時快速顯示:

  • 用戶可以進行搜索功能或常見操作;

  • 標題/重要信息作為參考,提醒用戶在哪個頁面。


下滑隱藏頂部欄:對于那些不會影響用戶需求和操作求的頂部欄,通常會隨著頁面的向下滑動而隱藏。



星巴克頂部有一個令人愉快的問候語,當用戶向下滑動并嘗試選擇要喝哪種咖啡時,它會隨著頁面滑動而消失。

Airbnb會在頂部展示房屋圖片,以便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當用戶向下滑動時,頂部的圖片也會跟著滑動。

 

反映當前頁面的變化 


有時,頂部欄的信息會根據內容的變化而實時發生改變。

最常見的案例是收到消息時的反饋:在微信中,頂部標題會顯示用戶收到信息數量的變化;Instagram通過頂部小紅點的變化來展示收到的消息。

交互式頂部欄

作為頁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交互式頂欄減輕了頁面中其它元素的負擔。除了常見的圖標或文本按鈕(添加、取消、后退)的變化,在頂部欄中還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交互?


互動標題 

有的產品服務非常依賴于用戶的偏好、位置,例如常見的外賣或打車軟件。

在這種情況下,App通常依靠用戶的初始輸入來決定顯示的內容,用戶也可以直接在頂欄標題上編輯信息。

交互式圖標/文本按鈕 交互式圖標/文本按鈕意味著用戶可以在頂部欄上執行某些操作,而不必離開此頁面。在robinhood中用戶可以在不用切換頁面的情況下,直接選擇購買股票要用的計算方法,或者把頁面上的股票添加到自己的收藏中。

頂部導航 

有的App希望一個頁面中能顯示多個平行的內容,所以會在頂部欄上設置多個選項,實現更方便的導航。

常見的頂部導航包括分段控件和標簽導航:

分段控件導航選項一般不支持左右滑動,選項較少,;標簽導航選項的設計更多樣,支持左右滑動切換。

https://www.xueui.cn/experience/app-experience/top-bar-ui-design-patterns-and-rules.html

研究過程可能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卻能讓我們真正受益。


總結

一致性設計大方向為產品有更杰出的體驗,在保證用戶體驗良好的同時,我們需要與同類產品做出差異化競爭設計,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觀察互聯網設計趨勢,國外設計趨勢,集合自己品牌去打造一套好用的產品。


這里推薦幾個必看的大廠設計規范官網,建議收藏。

蘋果iOS設計官網:https://developer.apple.com/design/human-interface-guidelines

谷歌Material Design設計官網:https://material.io/design

微軟Fluent Design System設計官網:https://www.microsoft.com/design/fluent

IBM設計官網:https://www.ibm.com/design/language

Facebook設計官網:https://design.facebook.com

螞蟻金服設計官網:https://ant.design/index-cn


其實,規范也是要在遵守和引領用戶習慣中不斷迭代的。既要保持大的設計規范框架不變化,又要在設計的過程中給用戶制造驚喜。比如,整個UI的配色和字體需要保持統一,但在一些圖形,動效上可以做出亮點,讓用戶在整個使用體驗中既是沉浸的又能有些小驚喜。規范的打破與重建一定是需要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黑獅力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信息組織策略-言之有序

鶴鶴

信息組織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各式各樣的信息是如何被組織編排到一起,又是以何種方式把信息呈現給用戶呢?

全文閱讀約 5 分鐘, 主要分享 Ant Design 在頁面信息組織策略上的探索思路。

 

人們是如何組織信息的?

在 Ant Design 的界面設計中,會包含大量的信息組織和編排工作,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     一個詳情頁面里應該包含哪些信息?

·     什么樣的信息應該放在卡片里,什么樣的信息應該平鋪顯示?

·     一個頁面內的信息該怎么讓用戶快速找到重點?

·     ···

 

信息組織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商場里的樓層導航、機場車站的標志指引、餐桌上的菜單、手機里的通訊錄等等,各式各樣的信息是如何被組織編排到一起,又是以何種方式把信息呈現給用戶呢?

在解答這些關于頁面設計的問題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生活中的小案例:

 

動線設計

逛過宜家的人,應該會注意到宜家類似迷宮的動線設計,這種動線設計能夠讓消費者不知不覺逛完商場的各個角落。踏入宜家門口時,就會被一條隱形“向導”默默地引導著向前走:一條曲折宛轉的主線依次引導至客廳家具、客廳儲物室、臥室、書房等各個主區域,直到一個不落地走完才抵達出口。但在這個主線之外,為了確保一些消費者在購物中,能夠快速離開或快速去往感興趣的區域,每個主區域間都有一些較隱蔽的捷徑作為輔動線。

 

這種動線設計一方面能夠把所有商品按照路徑有效的串聯起來,另一方面又能讓消費者不知不覺的沿著這個路徑去了解商品。

 

商品布局

動線布局是宜家的隱形骨架,而真正讓宜家賣場豐富起來的,還是琳瑯滿目的商品。宜家的賣場和大部分零售賣場不一樣,它不會把同類型產品進行大集合,而是根據人們的正常生活場景來分類,不同類型的產品在同一區域組合陳設,構成生活中的一個小場景,一方面能達到對各個商品功能的完美詮釋,另一方面,一個產品盡量不會重復出現,盡可能減少商品展示的復雜性。

 

在整體商品布局上,有兩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第一,在居家體驗中心,樣板間的陳列順序完全是按照消費者回家后的場景而布置:客廳、餐廳、廚房、書房、臥室、衛生間......,第二,在家居用品中心,則會根據消費者在家的日常起居行為進行擺放:做飯、休息、讀書、收納......

 

現實生活中的這些例子,對我們的界面信息組織有什么啟發呢?

 

關于動線和布局的思考

在宜家的案例中,關于動線,映射到人的行為上,有一個比較專業的概念叫做“流”(flow)。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的著作《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中對“流”的定義:當人們全身心投入到某個活動中時,會對周邊干擾視而不見,這種狀態被稱為“流”。宜家的動線設計很好的營造了這種狀態,讓消費者完全沉浸于商品瀏覽,并且盡量不去打斷這種行為流。

 

經過研究發現,構成“流”的行為動作,其前后必然存在某種連續性或者關聯性,例如回家的行為動線,日常起居的行為關聯等。這個概念在界面設計中依然適用,很多界面設計都在有意無意的去創造“流”的狀態,帶給你用戶沉浸式體驗,例如各類短視頻應用會根據用戶瀏覽習慣推薦相關聯的視頻內容,讓用戶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關于商品布局,映射到信息組織上,《韋氏大詞典》 中提到一個詞“編配”(orchestration),對應的解釋為“和諧的組織”。這個詞能比較好的表達信息組織的含義,宜家的商品和諧的組織構成一個場景,它向消費者傳遞的不僅僅是商品本身的功用性,更是在傳遞一種搭配建議或者一種生活方式。這種商品組織方式能非常有效的降低消費者對信息篩選的復雜程度。而在界面設計上,表單頁的和諧組織能夠幫助用戶快速完成信息錄入,詳情頁的和諧組織能夠幫助用戶快速理解一個描述對象......

 

各種各樣的信息總能以某種關系組織到一起,而如何根據這種流為用戶去組織和呈現信息呢?

 

“流”的本質其實是一系列具有關聯性的行為動作串聯,而“編配”的目的則是為了降低串聯信息呈現的復雜程度。有了這兩個基礎的概念之后,我們可以做一個初步假定:所有的信息是否都可以通過關聯性和復雜度來進行組織編排?針對著這兩個維度,我們又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研究和驗證,并得到基本定義:

·     信息復雜度:信息量的大小,包括種類、數量等。

·     信息關聯性:信息之間的潛在關聯或者相互影響。


我們設想,這兩個維度能否運用到界面設計上的信息組織呢?


頁面信息的組織方式

信息關聯性

界面信息之間的潛在關聯或者相互影響,通常體現在「邏輯關聯」和「視覺關聯」兩個層面。


邏輯關聯

顧名思義是指一個事件中的所有信息之間的關系,在界面設計中,無論什么樣的信息,總能以某種方式進行分類和編排在一起,例如手機通訊錄中的人名,可以按照字母順序從 a 到 z 進行排列,電商網站的商品導航會根據類別進行分組,待辦事項可以根據時間進行排序等。

 

如何找出信息之間的邏輯關聯性呢?

被稱之為信息架構之父的 Richard saul wurman 在《信息焦慮》一書中將信息組織方式用“五頂帽架”來概括:

·     地點(Location)

·     字母(Alphabet)

·     時間(Time)

·     類別(Category)

·     層級(Hierarchy)

簡稱LATCH。這五種方式基本可以涵蓋所有的信息組織策略,信息是無限的,但是信息組織方式卻是有限的。

 

視覺關聯

任何一個界面呈現給用戶的時候,用戶都會下意識的去判斷界面上什么信息是最重要的,接著會去關注這些信息都有什么關聯,因此,除了按照邏輯去組織信息之外,還應該合理的去呈現信息的視覺層級關系。

 

視覺層級關系有幾種常見的區分方式:

·     強調:使用基本視覺元素(顏色、形狀、大小等)區分層級

·     親密性:位置接近的元素通常是有關系的,而且位置越近,關系越強

·     圖勝于言:視覺符號和對象關聯,例如:齒輪或扳手=設置,垃圾桶=刪除

·     瀏覽順序:根據瀏覽順序,從左到右(部分地區)或從上到下信息重要程度依次減弱

·     ···

 

如何驗證界面元素的視覺關聯性是否合理呢?

 

瞇眼測試

《About Face 4: 交互設計精髓》 中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測試,為了確保界面視覺信息有效的拉開層次關系,圖形設計師經常會用到一個方法“瞇眼測試”(squint test)。閉上一只眼睛,瞇著另外一只眼睛看屏幕,看看哪些元素突出,哪些元素模糊,哪些元素看上去成組,哪些元素看上去零散。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總能夠發現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布局和構成問題。

 

信息復雜度

通常以信息量的大小或樣式多少來衡量,這兩個維度實際決定了信息的瀏覽時長。例如一個詳情頁面內都是純文本信息,但是信息量較大(超過三屏),則認為這個頁面的復雜度較高,或者一個詳情頁面內同時包括文本、表格、代碼展示、圖表等元素,也會認為這個頁面的復雜度較高。

信息的復雜度和關聯性并不是兩個完全獨立的維度,根據關聯性去組織信息,本身就是為了降低信息呈現出的復雜程度。而對復雜度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如何選擇合適的方式把信息呈現給用戶。

 

頁面信息組織實踐 - 詳情頁設計

具體到界面設計層面,信息體量大、復雜度高常常是中后臺界面設計的難題之一。以詳情頁為例,詳情頁內的信息該如何合理的組織信息并有效的傳達給用戶呢?

 

根據關聯性和復雜度的概念,我們抽象出一個簡單的「復雜度模型」,用來判斷信息復雜程度和關聯性對頁面結構的影響。

 

橫坐標表示頁面信息之間的關聯性,縱坐標表示信息的復雜程度,兩者交叉組成的色塊代表不同的信息等級??拷c最淺的色塊,代表復雜程度低且關聯性強的內容,例如一段純文本的產品描述信息;遠離原點顏色最深的色塊,代表復雜程度高且相互獨立的信息,例如一個發布流程中的集成測、預發環境測試、灰度測試、上線等各個階段信息展示。

 

與之對應的,我們對信息展示方式也進行了維度劃分,用來解決在復雜的企業級產品界面設計中,何時使用卡片區分,何時拆分為 tab 等布局問題。

 

根據承載信息復雜程度的不同,我們對容器組件也進行復雜度劃分,用來解決在不同頁面布局中,不同類型的信息用何種方式呈現的問題。

 

 

這個模型可以幫助設計者在決策布局組件時,有章可循。最終讓用戶感知,當用戶來到一個頁面時,即可對頁面的信息量、信息的搜尋方式有統一的預期。我們嘗試將復雜度和關聯性模型在界面布局中落地:

 

關于以上的模型在實際設計中該如何操作,這里提供一個推薦步驟可以參考:

·     「復雜度判斷」明確設計對象信息量的大小

·     「關聯性判斷」判斷各個信息之間的關聯性,并合理分組

·     「組件選擇」選擇合適的容器組件來呈現信息

·     「模板選擇」選擇合適的頁面模板,組織編排信息

·     「瞇眼測試」檢查整體布局是否合理(僅參考)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Ant_Design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準確輸出運營設計稿?

高勁

在當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每個行業競爭都非常激烈,所以對于我們設計師而言,有時候項目的周期也非常緊迫,導致當我們接到需求時,很容易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需求方解釋不清楚,設計師不知道從何開始,對項目也是不了解,后面臨時想到什么就問什么,使我們工作效率低下,也會讓對方覺得你很不專業,做完的方案,需求方不滿意,改了又改,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那么我們如何在項目周期緊迫的情況下,通過有效的溝通準確的輸出運營設計方案呢?下面,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日常和需求方溝通的一些小技巧。

什么是有效的溝通?

所謂有效的溝通,是通過聽、說、讀、寫等載體,通過演講、會見、對話、討論、信件等方式將思維準確、恰當地表達出來,以促使對方更好的接受,使雙方就某個問題可以達到共同認識的目的。

如何在工作中進行有效溝通?

當接收到一個設計需求時,不要忙著動手開始做,要先去與需求方溝通清楚,如果少了前期的溝通,后期你可能會在無休止的改圖中,一點點的不僅失去了耐心,還磨滅了激情!

1. 前期準備階段

首先了解項目背景、活動的文案和玩法以及活動的目標及用戶人群。

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準確輸出運營設計稿?

根據活動的文案和玩法去網上搜索一些針對性的有啟發性的圖片案例作為參考,用來初探需求方的喜好,明確接下來該走的方向,最后達成對風格的整體認知。同時要整理好自己的設計思路。

2. 溝通階段

隨時記錄

帶著前期準備的內容去和需求方溝通,把自己的一些設計想法給對方講清楚,這樣做能保證我們在和需求方討論的時候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會被牽著走!

與需求方溝通時隨時記錄在溝通中對方的想法,比如需求方想重點突出表現什么,想營造出什么樣的氛圍等。也可以記錄在討論中一些好的創意,再結合自己的思考運用到實際中。

「溝通過程中的 3 個小技巧」

先聽:這一階段很重要,一定要以求知的心態去了解需求,不要拿著一個自認為的結論去溝通,因為產品在提出需求時,也一定是經歷過多次推翻自己的想法,最后才選擇的這一版方案及玩法。

后問:這個時候有不明白或者沒有理清的地方要及時的提問,問題要明確,避免后期重復溝通。

再復述:將接收到的信息總結后與對接人復述,查漏補缺,確認下沒有出現任何的遺漏。

達成共識

前面的所有點都確定好了之后,這時候我們已經與需求方達成共識,就可以進行設計階段了。

下面我將通過實際案例,具體說一下我是怎么通過有效的溝通與產品達成共識,從而減少多次改稿的問題的。

案例:到家精選雙 11 預售專場

1. 前期準備階段

項目背景:

此次雙 11 大促活動借助京東這一平臺,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吸引用戶下單,為業務線吸引更多的流量,促進轉化率。

頭圖文案:

  • 主標題:保潔服務,11.11 預售專場
  • 副標題:日常保潔 3 小時預售,僅 85 元

活動的玩法:通過預售提前付定金,享受折扣這樣的活動方式來吸引用戶。

針對的用戶人群:用戶群體年輕,女性占比較高,超過 80%的用戶在 35 歲以下。

參考的搜集和對設計的想法

由對第一點的總結,得出設計目標:

  • 著重渲染雙 11 大促氛圍,突出品牌調性。
  • 采用三維場景搭建,趨于年輕化,加上到家精選專屬優惠券和金幣,再次刻畫品牌,也使畫面更加熱鬧具有層次感。
  • 用到家的 LOGO 的小房子進行延展,用 C4D 搭建室內保潔阿姨打掃房間的場景,作為畫面的主體,符合到家精選品牌性。

參考圖的搜集:

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準確輸出運營設計稿?

了解完項目的背景,和對項目進行初步的思考之后,就可以帶著自己的想法和參考圖去找需求方溝通。

2. 溝通階段

隨時記錄

給需求方看參考圖,他們對用 C4D 搭建場景的創意表示認同與支持,也很期待。

在討論時也說出了他們的訴求(這時候要拿小本本記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 突出優惠券和定金抵扣內容,吸引用戶點擊
  • 會員專享區塊與整體頁面風格統一
  • 首屏要有大促氛圍的沉浸感

達成共識

與需求方溝通完需求之后,心里有了方向和發力點,結合需求方的訴求和自己的思考,就可以胸有成竹的往下進行了。

這幾個步驟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做到了這幾項,產出的設計稿可以減少改稿的次數!

最終設計結果:

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準確輸出運營設計稿?

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準確輸出運營設計稿?

把需求方說的每個點都著重考慮到,以免等完稿的時候再修改。

結語

最后我們來回顧總結一下

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準確輸出運營設計稿?

不管項目大還是小,每次做完都要去做一個總結復盤,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多思考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或者請教有經驗的同事,逐步優化自己的溝通流程。養成良好的溝通技巧,這樣對于在下一次接到新需求的時候不至于手忙腳亂,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會大大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溝通是一個需要長期去總結思考的事情,只要掌握方式方法,再經過刻意練習,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文章來源:優設網     作者:58UXD



藍藍設計m.skdbbs.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m.skdbbs.com

存檔

92国产精品视频_亚洲a级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电影观看_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在线_精品伊人久久97_亚洲人成在线观_尤物九九久久国产精品的特点_成人激情在线播放_成人黄色大片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成人精品久久久_久久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国产一区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18_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_日韩美女中文字幕_日韩视频免费在线
日韩av二区| 91老司机精品视频| 91偷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porny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h小游戏| 亚洲精品国产setv| 在线电影一区二区|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日韩**中文字幕毛片|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秋霞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女王|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久久国产天堂福利天堂| 久久精品二区亚洲w码| 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在线中三区|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美影视| 欧美黑人性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日韩av色综合| 国产亚洲欧美视频| 成人app下载| 精品处破学生在线二十三|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不卡的av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亚洲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99理论电影网|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av| 成人黄色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国产黄在线观看免费观看不卡| 中文一区一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色女人综合av|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私库|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高清成人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免费激情| 深夜福利亚洲| 欧美日韩一区在线播放|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日韩视频第一页| 欧美午夜不卡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午夜老司机精品|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自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av在线亚洲一区| 国产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88av| 欧美精品乱人伦久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制服丝袜| 四季av一区二区凹凸精品| 午夜成年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传媒久久文化传媒| av白虎一区| 在线播放亚洲|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他趣| 日韩欧美一区中文|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语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精品av网址| 亚洲午夜精品| 成人va天堂| 亚洲国产女人aaa毛片在线| 日韩av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ⅴ| 国产精品一区毛片| 国产美女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盗摄一区二区| 青青草精品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wwwccc36天堂| 67194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777网|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天天干在线视频论坛|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国模| 欧美二区三区91|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欧美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最猛性xxxx| 妖精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网站视频福利| 综合av色偷偷网| 麻豆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爱久久久久久久| 牛牛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亚洲无线| 欧美日韩性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三级|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777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大香线蕉|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不卡| 国外成人性视频| 日韩av一级大片| 精品视频导航| 欧美18视频| 欧美视频不卡中文| 欧美一级专区| 亚洲第一搞黄网站| 欧美成人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素人一区二区| 校花撩起jk露出白色内裤国产精品| 欧美另类极品videosbestfree|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精品| 毛片av一区二区| 免费av一区| 麻豆网在线观看| 免费看成人哺乳视频网站|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成人天堂噜噜噜| 中文字幕中文在线不卡住| 伊人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片欧美片| 青青草精品毛片| 欧美视频第二页| 中文字幕亚洲自拍|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内综合精品午夜久久资源|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玫瑰园| 亚洲欧美不卡| 欧美午夜激情在线| 可以看av的网站久久看| av官网在线播放| 风间由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在线不卡| 久久不射中文字幕| 91大片在线观看| 天天精品视频| 国产免费区一区二区三视频免费|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久久99热| 玖玖玖电影综合影院|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多野结衣av一区| 亚洲欧美制服另类日韩| 激情综合久久| 欧美一级全黄| 91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 欧美一区二区精美| 欧美精品资源|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第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欧美| 992tv成人免费视频| 在线高清欧美|